02-系统维护与调试命令
本章节下载: 02-系统维护与调试命令 (157.44 KB)
目 录
l 不同型号产品的特性功能支持情况略有不同,详细请参见“特性差异化列表” 部分的介绍。
l 设备支持的接口类型和编号与设备的实际情况相关,本手册涉及以太网接口的配置举例统一使用Eth口举例说明。实际使用中请根据具体设备的接口类型和编号进行配置。
【命令】
ping [ ip ] [ -a source-ip | -c count | -f | -h ttl | -i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m interval | -n | -p pad | -q | -r | -s packet-size | -t timeout | -tos tos | -v ] * host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级别】
0:访问级
【参数】
ip:支持IPv4协议。不指定该参数时,也表示支持IPv4协议。
-a source-ip:指定ICMP回显请求(ECHO-REQUEST)报文的源IP地址。该地址必须是设备上已配置的IP地址。不指定该参数时,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源IP地址是该报文出接口的主IP地址。
-c count:指定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发送次数,取值范围为1~4294967295,缺省值为5。
-f:将长度大于接口MTU的报文直接丢弃,即不允许对发送的ICMP回显请求报文进行分片。
-h ttl:指定ICMP回显请求报文中的TTL值,取值范围为1~255,缺省值为255。
-i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指定发送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接口的类型和编号。不指定该参数时,将根据目的IP查找路由表或者转发表来确定发送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接口。
-m interval:指定发送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时间间隔,取值范围为1~65535,单位为毫秒,缺省值为200毫秒。
l 如果在timeout时间内收到目的主机的响应报文,则下次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发送时间间隔为报文的实际响应时间与interval之和;
l 如果在timeout时间内没有收到目的主机的响应报文,则下次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发送时间间隔为timeout与interval之和。
-n:对host参数不进行域名解析。不指定该参数时,如果host参数表示的是目的端的主机名,则设备会对host进行域名解析。
-p pad:指定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PAD”字段的填充值,为1~8位的16进制数,取值范围为0~ffffffff。如果指定的参数不够8位,则会在首部补0,使填充值达到8位。比如将pad设置为0x2f,则会重复使用0x0000002f去填充报文,以使发送报文的总长度达到设备要求值。缺省情况下,填充值从0x01开始,逐渐递增,直到0xff,然后又从0x01开始循环,形如0x010203……feff01……,直至发送报文的总长度达到设备要求值。
-q:只显示统计信息。不指定该参数时,系统将显示包括统计信息在内的全部信息。
-r:记录路由信息。不指定该参数时,系统不记录路由。
-s packet-size:指定发送的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长度(不包括IP和ICMP报文头),取值范围为20~8100,单位为字节,缺省值为56字节。
-t timeout:指定ICMP回显应答(ECHO-REPLY)报文的超时时间,发送ICMP回显请求报文timeout后还没有收到ICMP回显应答报文,源端则认为ICMP回显应答报文超时。取值范围为0~65535,单位为毫秒,缺省值为2000毫秒。
-tos tos:指定ICMP回显请求报文中的ToS(Type of Service,服务类型)域的值,取值范围为0~255,缺省值为0。
-v:显示接收到的非回显应答的ICMP报文。不指定该参数时,系统不显示非回显应答的ICMP报文。
host:目的端的IP地址或主机名,主机名为1~255个字符的字符串。
【描述】
ping命令用来检查指定目的端是否可达,并输出相应的统计信息。
执行ping命令后,源端给目的端发送ICMP回显请求报文,
l 如果该目的端的名称不可识别,则输出提示信息“Error: Ping: Unknown host host-name”;
l 如果在超时时间内收到目的端的ICMP回显响应报文,则输出响应报文的相关信息。
l 如果在超时时间内没有收到目的端的ICMP回显响应报文,则输出“Request time out”提示用户。
需要注意的是:
l 如果要使用目的端的主机名执行ping操作,事先必须在设备上配置DNS(Domain Name System,域名系统)功能,否则会ping失败,DNS的相关介绍和配置请参见“三层技术-IP业务配置指导”中的“域名解析”。而且当目的端的名称是ping命令的关键字(如ip)时,命令形式应该是ping ip ip,而不能直接输入ping ip。
l 在使用-i参数指定发送报文的接口时,只能ping直连网段地址。
在执行命令过程中,键入<Ctrl+C>可终止ping操作。
【举例】
# 检查IP地址为1.1.2.2的设备是否可达。
<Sysname> ping 1.1.2.2
PING 1.1.2.2: 56 data bytes, press CTRL_C to break
Reply from 1.1.2.2: bytes=56 Sequence=1 ttl=254 time=205 ms
Reply from 1.1.2.2: bytes=56 Sequence=2 ttl=254 time=1 ms
Reply from 1.1.2.2: bytes=56 Sequence=3 ttl=254 time=1 ms
Reply from 1.1.2.2: bytes=56 Sequence=4 ttl=254 time=1 ms
Reply from 1.1.2.2: bytes=56 Sequence=5 ttl=254 time=1 ms
--- 1.1.2.2 ping statistics ---
5 packet(s) transmitted
5 packet(s) received
0.00% packet loss
round-trip min/avg/max = 1/41/205 ms
以上信息表明,目的端可达,源端发出的ICMP回显请求报文均能得到回应,报文往返的最短时间、平均时间和最长时间分别为1ms、41ms和205ms。
# 检查IP地址为1.1.2.2的设备是否可达,只显示检查结果。
<Sysname> ping -q 1.1.2.2
PING 1.1.2.2: 56 data bytes, press CTRL_C to break
--- 1.1.2.2 ping statistics ---
5 packet(s) transmitted
4 packet(s) received
20.00% packet loss
round-trip min/avg/max = 1/12/29 ms
# 检查IP地址为1.1.2.2的设备是否可达,并显示路由信息。
<Sysname> ping -r 1.1.2.2
PING 1.1.2.2: 56 data bytes, press CTRL_C to break
Reply from 1.1.2.2: bytes=56 Sequence=1 ttl=254 time=53 ms
Record Route:
1.1.2.1
1.1.2.2
1.1.1.2
1.1.1.1
Reply from 1.1.2.2: bytes=56 Sequence=2 ttl=254 time=1 ms
Record Route:
1.1.2.1
1.1.2.2
1.1.1.2
1.1.1.1
Reply from 1.1.2.2: bytes=56 Sequence=3 ttl=254 time=1 ms
Record Route:
1.1.2.1
1.1.2.2
1.1.1.2
1.1.1.1
Reply from 1.1.2.2: bytes=56 Sequence=4 ttl=254 time=1 ms
Record Route:
1.1.2.1
1.1.2.2
1.1.1.2
1.1.1.1
Reply from 1.1.2.2: bytes=56 Sequence=5 ttl=254 time=1 ms
Record Route:
1.1.2.1
1.1.2.2
1.1.1.2
1.1.1.1
--- 1.1.2.2 ping statistics ---
5 packet(s) transmitted
5 packet(s) received
0.00% packet loss
round-trip min/avg/max = 1/11/53 ms
以上显示信息表明本设备与1.1.2.2之间路由可达,具体路由为1.1.1.1 <-> {1.1.1.2; 1.1.2.1} <-> 1.1.2.2。
表1-1 ping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PING 1.1.2.2 |
检查IP地址为1.1.2.2的设备是否可达 |
56 data bytes |
每个ICMP回显请求报文中的数据字节数 |
press CTRL_C to break |
在执行命令过程中,按快捷键<Ctrl+C>可终止ping操作 |
Reply from 1.1.2.2 : bytes=56 Sequence=1 ttl=255 time=1 ms |
收到IP地址为1.1.2.2的设备回复的ICMP响应报文,若超时仍没有收到ICMP响应报文,则直接输出“Request time out” l “bytes=”表示ICMP响应报文中的数据字节数 l “Sequence=”表示报文序号,用来判断报文是否有分组丢失、失序或重复 l “ttl=”表示ICMP响应报文中的TTL值 l “time=”表示响应时间 |
Record Route: |
ICMP回显请求报文经过的路由器,采用倒序显示,距离目的端越近的路由器越先显示 |
--- 1.1.2.2 ping statistics --- |
Ping操作中收发数据的统计结果 |
5 packet(s) transmitted |
发送的ICMP回显请求报文数 |
5 packet(s) received |
收到的ICMP响应报文数 |
0.00% packet loss |
未响应请求报文占发送的总请求报文的百分比 |
round-trip min/avg/max = 0/4/20 ms |
响应时间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单位为ms |
【命令】
ping ipv6 [ -a source-ipv6 | -c count | -m interval | -s packet-size | -t timeout ] * host [ -i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级别】
0:访问级
【参数】
-a source-ipv6:指定ICMP回显请求报文中的源IPv6地址。该地址必须是设备上已配置的合法IPv6地址。不指定该参数时,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源IPv6地址是该报文出接口的主IPv6地址。
-c count:指定发送的ICMPv6回显请求报文的数目,取值范围为1~4294967295,缺省值为5。
-m interval:指定发送ICMPv6回显请求报文的时间间隔,取值范围为1~65535,单位为毫秒,缺省值为200毫秒。
l 如果在timeout时间内收到目的主机的响应报文,则下次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发送时间间隔为报文的实际响应时间与interval之和;
l 如果在timeout时间内没有收到目的主机的响应报文,则下次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发送时间间隔为timeout与interval之和。
-s packet-size:指定发送的ICMPv6回显请求报文的长度,取值范围为20~8100,单位为字节,缺省值为56字节。
-t timeout:指定ICMPv6回显应答报文的超时时间,取值范围为0~65535,单位为毫秒,缺省值为2000毫秒。
host:目的端的IPv6地址或主机名,为1~46个字符的字符串。
-i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指定出接口的接口类型与接口编号。此参数只用于目的地址是链路本地地址的情况,而且指定的出接口必需具有链路本地地址(链路本地地址的介绍和配置请参见“三层技术-IP业务配置指导”中的“IPv6基础”)。不指定该参数时,将根据目的IP查找路由表或者转发表来确定发送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接口。
【描述】
ping ipv6命令用来检查指定IPv6地址是否可达,并输出相应的统计信息。
当目的端的名称是ipv6时,命令形式应该是ping ipv6 ipv6,而不能直接输入ping ipv6。
在执行命令过程中,键入<Ctrl+C>可终止ping ipv6操作。
本命令的支持情况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举例】
# 检查IPv6地址为2001::1的设备是否可达。
<Sysname> ping ipv6 2001::1
PING 2001::2 : 56 data bytes, press CTRL_C to break
Reply from 2001::1
bytes=56 Sequence=1 hop limit=64 time = 62 ms
Reply from 2001::1
bytes=56 Sequence=2 hop limit=64 time = 26 ms
Reply from 2001::1
bytes=56 Sequence=3 hop limit=64 time = 20 ms
Reply from 2001::1
bytes=56 Sequence=4 hop limit=64 time = 4 ms
Reply from 2001::1
bytes=56 Sequence=5 hop limit=64 time = 16 ms
--- 2001::2 ping statistics ---
5 packet(s) transmitted
5 packet(s) received
0.00% packet loss
round-trip min/avg/max = 4/25/62 ms
该显示信息中的“hop limit”字段与IPv4 ping命令显示信息中的“ttl”字段含义相同,均表示ICMP回显请求报文中的TTL值。其它字段的信息请参见表1-1。
【命令】
tracert [ -a source-ip | -f first-ttl | -m max-ttl | -p port | -q packet-number | -w timeout ] * host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级别】
0:访问级
【参数】
-a source-ip:指定tracert报文的源IP地址。该地址必须是设备上已配置的合法IP地址。不指定该参数时,tracert报文的源IP地址是该报文出接口的主IP地址。
-f first-ttl:指定一个初始TTL,即第一个报文所允许的跳数。取值范围为1~255,且小于最大TTL,缺省值为1。
-m max-ttl:指定一个最大TTL,即一个报文所允许的最大跳数。取值范围为1~255,且大于初始TTL,缺省值为30。
-p port:指定目的端的UDP端口号,取值范围为1~65535,缺省值为33434。用户一般不需要更改此选项。
-q packet-number:指定每次发送的探测报文个数,取值范围为1~65535,缺省值为3。
-w timeout:指定探测报文的响应报文的超时时间,取值范围是1~65535,单位为毫秒,缺省值为5000毫秒。
host:目的端的IP地址或主机名,主机名为1~255个字符的字符串。
【描述】
tracert命令用来查看IPv4报文从源端传到目的端所经过的路径。
当用户使用ping命令测试发现网络出现故障后,可以用tracert命令分析出现故障的网络节点。
tracert命令的输出信息包括到达目的端所经过的所有三层设备的IP地址,如果某路由器超时,则输出“* * *”。
在执行命令过程中,键入<Ctrl+C>可终止此次tracert操作。
【举例】
# 查看报文从源端到目的端(IP地址为1.1.2.2)所经过的路径。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p ttl-expires enable
[Sysname] ip unreachables enable
[Sysname] tracert 1.1.2.2
traceroute to 1.1.2.2(1.1.2.2) 30 hops max,40 bytes packet, press CTRL_C to break
1 1.1.1.2 673 ms 425 ms 30 ms
2 1.1.2.2 580 ms 470 ms 80 ms
字段 |
描述 |
traceroute to 1.1.2.2(1.1.2.2) |
查看IP报文从当前设备传到地址为18.26.0.115的设备所经过的路径 |
hops max |
探测报文的最大跳数,可使用-m参数配置 |
bytes packet |
探测报文字节数 |
press CTRL_C to break |
在执行命令过程中,键入<Ctrl+C>可终止此次tracert操作 |
1 1.1.1.2 673 ms 425 ms 30 ms |
TTL值为1的探测报文的探测结果,内容包括:第一跳的IP地址、三份探测报文的往返时间 每次发送探测报文的份数可以使用-q参数配置 |
【命令】
tracert ipv6 [ -f first-ttl | -m max-ttl | -p port | -q packet-number | -w timeout ] * host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级别】
0:访问级
【参数】
-f first-ttl:指定一个初始TTL,即第一个报文所允许的跳数。取值范围为1~255,且小于最大TTL,缺省值为1。
-m max-ttl:指定一个最大TTL,即一个报文所允许的最大跳数。取值范围为1~255,且大于初始TTL,缺省值为30。
-p port:指定目的端的UDP端口号,取值范围为1~65535,缺省值为33434。用户一般不需要更改此选项。
-q packet-number:指定每次发送的探测报文个数,取值范围为1~65535,缺省值为3。
-w timeout:指定探测报文的响应报文的超时时间,取值范围为1~65535,单位为毫秒,缺省值为5000毫秒。
host:目的端的IPv6地址或主机名,为1~46个字符的字符串。
【描述】
tracert ipv6命令用来查看IPv6报文从源端传到目的端所经过的路径。
当用户使用ping命令测试发现网络出现故障后,可以用tracert命令分析出现故障的网络节点。
本命令的输出信息包括到达目的端所经过的所有三层设备的IP地址,如果某设备超时,则输出“* * *”。
在执行命令过程中,键入<Ctrl+C>可终止此次tracert操作。
本命令的支持情况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举例】
# 查看报文从源端到目的端(IPv6地址为3002::1)所经过的路径。
<Sysname> tracert ipv6 2001::1
traceroute to 2001::1 30 hops max,60 bytes packet, press CTRL_C to break
1 2001::1 3 ms <1 ms 19 ms
上述显示信息中各字段的含义请参见表1-2。
【命令】
debugging { all [ timeout time ] | module-name [ option ] }
undo debugging { all | module-name [ option ] }
【视图】
用户视图
【缺省级别】
1:监控级
【参数】
all:所有的调试开关。
timeout time:指定debugging all命令的生效时间。当使用all参数开启了所有的调试开关,则经过time时间,系统会自动执行undo debugging all命令来关闭所有的调试开关。取值范围为1~1440,单位为分钟。
module-name:功能模块的名称,比如arp、device等。可以使用debugging ?命令匹配出设备当前支持的模块名。
option:模块中的调试选项。对于不同的模块,调试选项的数量和内容都不相同。可以使用debugging module-name ?匹配出设备当前支持的指定模块的调试选项。
【描述】
debugging命令用来打开设备支持的功能项的调试开关。undo debugging命令用来关闭设备支持的功能项的调试开关。
缺省情况下,所有功能项的调试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
l 由于调试信息的输出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所以建议在需要进行网络故障诊断时根据需要打开相应功能模块调试开关,不要同时打开多个功能模块的调试开关。
l 【缺省级别】描述的是debugging all的缺省级别,不同功能项debugging命令的缺省级别可能不同,请以实际情况为准。
l 只有同时配置了debugging、terminal debugging和terminal monitor命令,才能在终端显示调试信息的具体内容。terminal debugging和terminal monitor命令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信息中心命令”。
相关配置请参考命令display debugging。
【举例】
# 打开IP模块中Packet选项的调试开关。
<Sysname> debugging ip packet
【命令】
display debugging [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module-name ]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级别】
1:监控级
【参数】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显示指定接口调试开关的设置情况,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表示接口类型和接口编号。
module-name:功能模块的名称。
【描述】
display debugging命令用来显示系统中已经打开的调试开关。
相关配置请参考命令debugging。
【举例】
# 显示所有打开的调试开关。
<Sysname> display debugging
IP packet debugging is on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