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系统维护与调试操作
本章节下载 (349.62 KB)
当用户登录到设备后,会自动进入用户视图,此时屏幕显示的提示符是:<设备名>。要进入或退出系统视图,用户可以进行如下的操作。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从用户视图进入系统视图 |
system-view |
- |
从系统视图返回到用户视图 |
quit |
- |
& 说明:
使用quit命令,可以从当前视图返回上一层视图。如果用户需要从任意的非用户视图返回到用户视图,可以执行return命令,也可以直接按组合键<Ctrl+Z>完成。
用户可以使用sysname命令用来设置设备的名称。设备的名称对应于命令行接口的提示符,如设备的名称为Sysname,则用户视图的提示符为<Sysname>。
表1-2 配置设备名称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进入系统视图 |
system-view |
- |
设置设备名称 |
sysname sysname |
可选 缺省情况下,设备名称为H3C |
为了保证与其他设备协调工作,用户需要将系统时间配置准确。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配置时间和日期 |
clock datetime time date |
可选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配置系统所在的时区 |
clock timezone zone-name { add | minus } zone-offset |
可选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配置夏令时 |
clock summer-time zone-name one-off start-time start-date end-time end-date add-time |
可选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clock summer-time zone-name repeating start-time start-date end-time end-date add-time |
系统时间是系统信息时间戳显示的时间,该时间与display clock命令显示的时间相同。该时间由clock datetime、clock timezone和clock summer-time三条命令联合决定。如果以上三条命令都不配置,则display clock命令显示的为原系统时间。如果把三条以上命令任意组合进行配置,配置后的系统时间请参见表1-4。表中配置列各参数的含义为:
l 1:表示执行clock datetime命令配置了时间date-time;
l 2:表示执行clock timezone命令配置了时区参数,时间偏移量为zone-offset;
l 3:表示执行clock summer-time命令配置了夏令时参数,时间偏移量为summer-offset;
l [1]:表示clock datetime命令是可选配置,可执行也可不执行。
l 表中举例默认原系统时间为2005/1/1 1:00:00。
表1-4 系统时间配置和显示关系表
配置 |
display clock显示的时间 |
举例 |
1 |
date-time |
配置:clock datetime 1:00 2007/1/1 显示:01:00:00 UTC Mon 01/01/2007 |
2 |
原系统时间±"zone-offset" |
配置:clock timezone zone-time add 1 显示:02:00:00 zone-time Sat 01/01/2005 |
1、2 |
"date-time"±"zone-offset" |
配置:clock datetime 2:00 2007/2/2和clock timezone zone-time add 1 显示:03:00:00 zone-time Fri 02/02/2007 |
[1]、2、1 |
date-time |
配置:clock timezone zone-time add 1和clock datetime 3:00 2007/3/3 显示:03:00:00 zone-time Sat 03/03/2007 |
3 |
原系统时间不在夏令时段内,显示:原系统时间 |
配置: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6/1/1 1:00 2006/8/8 2 显示:01:00:00 UTC Sat 01/01/2005 |
原系统时间在夏令时段内,显示:原系统时间+”summer-offset” |
配置: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00:30 2005/1/1 1:00 2005/8/8 2 显示:03:00:00 ss Sat 01/01/2005 |
|
1、3 |
date-time不在夏令时段内,显示:date-time |
配置:clock datetime 1:00 2007/1/1和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6/1/1 1:00 2006/8/8 2 显示:01:00:00 UTC Mon 01/01/2007 |
date-time在夏令时段内,显示:“date-time”+”summer-offset” |
配置:clock datetime 8:00 2007/1/1和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7/1/1 1:00 2007/8/8 2 显示:10:00:00 ss Mon 01/01/2007 |
|
[1]、3、1 |
date-time不在夏令时段内,显示:date-time |
配置: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7/1/1 1:00 2007/8/8 2和clock datetime 1:00 2008/1/1 显示:01:00:00 UTC Tue 01/01/2008 |
date-time在夏令时段内,再根据“date-time”-”summer-offset”的值是否在夏令时段内来判断。如果该值不在夏令时段内,则显示“date-time”-”summer-offset”;如果在夏令时段内,显示date-time |
配置: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7/1/1 1:00 2007/8/8 2和clock datetime 1:30 2007/1/1 显示:23:30:00 UTC Sun 12/31/2006 |
|
配置: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7/1/1 1:00 2007/8/8 2和clock datetime 3:00 2007/1/1 显示:03:00:00 ss Mon 01/01/2007 |
||
2、3或者 3、2 |
如果原系统时间±"zone-offset"的值不在夏令时段内,则显示:原系统时间±"zone-offset" |
配置:clock timezone zone-time add 1和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7/1/1 1:00 2007/8/8 2 显示:02:00:00 zone-time Sat 01/01/2005 |
如果原系统时间±"zone-offset"的值在夏令时段内,显示原系统时间±"zone-offset"+”summer-offset” |
配置:clock timezone zone-time add 1和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5/1/1 1:00 2005/8/8 2 显示:04:00:00 ss Sat 01/01/2005 |
|
1、2、3或者1、3、2 |
如果"date-time"±"zone-offset"的值不在夏令时段内,则显示:"date-time"±"zone-offset" |
配置:clock datetime 1:00 2007/1/1、clock timezone zone-time add 1和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8/1/1 1:00 2008/8/8 2 显示:02:00:00 zone-time Mon 01/01/2007 |
如果"date-time"±"zone-offset"的值在夏令时段内,显示"date-time"±"zone-offset"+”summer-offset” |
配置:clock datetime 1:00 2007/1/1、clock timezone zone-time add 1和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7/1/1 1:00 2007/8/8 2 显示:04:00:00 ss Mon 01/01/2007 |
|
[1]、2、3、1或者[1]、3、2、1 |
date-time不在夏令时段内,显示:date-time |
配置:clock timezone zone-time add 1、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8/1/1 1:00 2008/8/8 2和clock datetime 1:00 2007/1/1;显示:01:00:00 zone-time Mon 01/01/2007 |
date-time在夏令时段内,再根据“date-time”-”summer-offset”的值是否在夏令时段内来判断。如果不在夏令时段内,则显示“date-time”-”summer-offset”;如果在夏令时段内,显示date-time |
配置:clock timezone zone-time add 1、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8/1/1 1:00 2008/8/8 2和clock datetime 1:30 2008/1/1 显示:23:30:00 zone-time Mon 12/31/2007 |
|
配置:clock timezone zone-time add 1、clock summer-time ss one-off 1:00 2008/1/1 1:00 2008/8/8 2和clock datetime 3:00 2008/1/1 显示:03:00:00 ss Tue 01/01/2008 |
欢迎信息是用户在连接到设备、进行登录验证以及开始交互配置时系统显示的一段提示信息。管理员可以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提示信息。
目前,系统支持的欢迎信息有五种:
l shell欢迎信息,也称session条幅。进入控制台会话时显示;
l 用户接口欢迎信息,也称incoming条幅。主要用于Modem激活用户接口时显示;
l 登录欢迎信息,也称login条幅。主要用于配置密码验证和scheme认证时显示;
l MOTD欢迎信息。在启动认证前显示;
l 授权欢迎信息,也称legal条幅。系统在用户登录前会给出一些版权或者授权信息,然后显示legal条幅,并等待用户确认是否继续进行认证或者登录。如果用户输入“Y”或者直接按<Enter>键,则进入认证或登录过程;如果输入“N”,则退出认证或登录过程。“Y”和“N”不区分大小写。
配置欢迎信息时,系统支持两种输入方式:一种方式为欢迎信息的所有内容紧接在命令关键字后面输入,输入内容的开始字符和结束字符必须相同,但这两字符不作为欢迎信息的内容,此时包括命令关键字、开始和结束字符在内总共可以输入510个字符;另一种方式为欢迎信息的所有内容通过按<Enter>键分多行输入,此时可以输入长达2000个字符。
多行输入又分为三种方式:
l 命令关键字后直接回车(按<Enter>键):以“%”结束设置,“回车”及“%”符号不属于欢迎信息的内容。
l 命令关键字后输入一个字符后回车:以首行输入的字符结束设置,首行的字符及结束符不属于欢迎信息的内容。
l 命令关键字后输入多个字符(首尾不相同)后回车:以首行的第一个字符结束设置。首行的第一个字符及结束符不属于欢迎信息的内容。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进入系统视图 |
system-view |
- |
配置进入用户视图时的欢迎信息(Modem登录方式) |
header incoming text |
可选 |
配置登录验证时的欢迎信息 |
header login text |
可选 |
配置登录终端界面前的授权信息 |
header legal text |
可选 |
配置进入用户视图时的欢迎信息 (非Modem登录方式) |
header shell text |
可选 |
配置登录终端界面前的欢迎信息 |
header motd text |
可选 |
为便于用户对常用命令进行快捷操作,系统提供了五个快捷键供用户自定义。只要用户按下相应的快捷键,系统即可执行对应的命令。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进入系统视图 |
system-view |
- |
配置命令行的快捷键 |
hotkey { CTRL_G | CTRL_L | CTRL_O | CTRL_T | CTRL_U } command |
可选 缺省情况请参见表下方的说明 |
显示系统中快捷键的分配信息 |
display hotkey |
可在任意视图下执行,系统保留的快捷键请参见表1-7 |
& 说明:
缺省情况下,系统为<Ctrl+G>、<Ctrl+L>、<Ctrl+O>三个快捷键指定了对应的命令,其它两个快捷键<Ctrl+T>、<Ctrl+U>缺省值为NULL(空)。
l <Ctrl+G>对应命令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显示当前配置);
l <Ctrl+L>对应命令display ip routing-table(显示IPv4路由表信息);
l <Ctrl+O>对应命令undo debugging all(关闭所有模块的调试信息开关)。
快捷键 |
功能 |
<Ctrl+A> |
将光标移动到当前行的开头 |
<Ctrl+B> |
将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 |
<Ctrl+C> |
停止当前正在执行的功能 |
<Ctrl+D> |
删除当前光标所在位置的字符 |
<Ctrl+E> |
将光标移动到当前行的末尾 |
<Ctrl+F> |
将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 |
<Ctrl+H> |
删除光标左侧的一个字符 |
<Ctrl+K> |
终止呼出的连接 |
<Ctrl+N> |
显示历史命令缓冲区中的后一条命令 |
<Ctrl+P> |
显示历史命令缓冲区中的前一条命令 |
<Ctrl+R> |
重新显示当前行信息 |
<Ctrl+V> |
粘贴剪贴板的内容 |
<Ctrl+W> |
删除光标左侧连续字符串内的所有字符 |
<Ctrl+X> |
删除光标左侧所有的字符 |
<Ctrl+Y> |
删除光标右侧所有的字符 |
<Ctrl+Z> |
退回到用户视图 |
<Ctrl+]> |
终止呼入的连接或重定向连接 |
<Esc+B> |
将光标移动到左侧连续字符串的首字符处 |
<Esc+D> |
删除光标所在位置及其右侧连续字符串内的所有字符 |
<Esc+F> |
将光标向右移到下一个连续字符串之前 |
<Esc+N> |
将光标向下移动一行(键入回车前有效) |
<Esc+P> |
将光标向上移动一行(键入回车前有效) |
<Esc+<> |
将光标所在位置指定为剪贴板的开始位置 |
<Esc+>> |
将光标所在位置指定为剪贴板的结束位置 |
& 说明:
以上快捷键为设备所定义,当用户使用终端软件与设备进行交互时,这些快捷键可能在终端软件中被定义为其他指令。此时,快捷键的操作优先遵从终端软件的定义,而不会对设备生效。
用户级别指登录用户的分类,共划分为4个级别,与命令级别对应,不同级别的用户登录后,只能使用等于或低于自己级别的命令。
命令的级别分为访问级、监控级、系统级、管理级,简介如下:
l 访问级:网络诊断工具命令(ping、tracert)、从本设备出发访问外部设备的命令(包括:Telnet客户端、SSH客户端、RLOGIN)等,该级别命令不允许进行配置文件保存的操作。
l 监控级:用于系统维护、业务故障诊断等,包括refresh、reset、send等命令,该级别命令不允许进行配置文件保存的操作。
l 系统级:业务配置命令,包括路由、各个网络层次的命令,这些用于向用户提供直接网络服务。
l 管理级:关系到系统基本运行、系统支撑模块的命令,这些命令对业务提供支撑作用,包括文件系统、FTP、TFTP、XModem下载、配置文件切换命令、电源控制命令、备板控制命令、用户管理命令、级别设置命令、系统内部参数设置命令(非协议规定、非RFC规定)等。
用户可以无条件切换到比当前低的用户级别,但为了保证操作的安全性,当从低级别往高级别切换时,需要输入级别切换密码(级别切换密码可以通过super password命令设置)。如果输入的密码错误或者没有配置级别切换密码,切换操作失败。因此,在进行切换操作前,请先配置级别切换密码。
表1-8 缺省情况下的命令优先级
级别 |
名称 |
命令 |
0 |
访问 |
ping、tracert、telnet等 |
1 |
监控 |
refresh、reset、send等 |
2 |
系统 |
所有配置命令(管理级的命令除外) |
3 |
管理 |
文件系统命令、FTP命令、TFTP命令、XMODEM命令 |
表1-9 配置用户级别和命令级别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切换用户级别 |
super [ level ] |
可选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进入系统视图 |
system-view |
- |
配置切换用户级别的密码 |
super password [ level user-level ] { simple | cipher } password |
可选 缺省情况下,系统没有设置切换用户级别的密码 |
设置视图中命令的优先级 |
command-privilege level level view view command |
可选 |
& 说明:
用户登录设备时,其所能使用的命令取决于用户的级别。例如:某用户的级别是3级,而VTY 0用户界面上的命令级别是1级,则该用户从VTY 0登录系统时,可以使用3级及3级以下的命令。
注意:
l 在使用super password命令时,若不指定用户级别,缺省配置的是切换到3级用户的密码。
l 用户级别的切换密码的显示方式有两种,建议用户使用密文(cipher)形式,明文(simple)密码容易被盗取。
l 用户可以无条件切换到比当前低的用户级别,如果从低级别往高级别切换,需要输入级别切换密码(级别切换密码可以通过super password命令设置)。如果输入的密码错误或者没有配置级别切换密码,切换操作失败。因此,在进行切换操作前,请先配置级别切换密码。
l 建议用户使用缺省的命令级别,以免改变命令级别后,给维护和操作带来不便。
在完成上述配置后,在任意视图下执行display命令可以查看系统相应的配置信息和运行信息。
表1-10 系统基本配置显示和维护
操作 |
命令 |
显示系统版本信息 |
display version |
显示系统当前的时间和日期 |
display clock |
显示终端用户的信息 |
display users [ all ] |
显示设备存储介质中保存的配置文件 |
display saved-configuration [ by-linenum ] |
显示设备当前生效的配置 |
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 [ [ configuration [ configuration ] |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 [ interface-number ] ] [ by-linenum ] [ | { begin | include | exclude } text ] ] |
显示当前视图下生效的配置 |
display this [ by-linenum ] |
显示剪贴板的内容 |
display clipboard |
显示或保存系统当前各个功能模块运行的统计信息 |
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 |
在日常维护或系统出现故障时,为了便于问题定位,用户需要查看各个功能模块的运行信息。因为各个功能模块都有其对应的运行信息,所以一般情况下,用户需要逐条运行相应的display命令。为便于一次性收集更多信息,用户可以在任意视图下执行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命令,显示系统当前各个功能模块运行的统计信息。display diagnostic-information命令一次性收集的配置等效于依次执行display clock、display version、display device、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等命令后终端显示的信息。
& 说明:
l display users命令的详细介绍请参见“登录以太网交换机命令”部分。
l 以上只介绍了与全局有关的display命令,有关各协议和各种接口的display命令请参见对应章节。
命令行接口是设备与用户之间的交互界面。通过命令行接口,用户可以输入命令对设备进行配置,并可以通过查看输出的信息确认配置结果,方便用户配置和管理设备。
为提高设备的可管理性和可操作性,命令行接口还提供了如下的特性:
l 支持对命令进行分级保护,未授权用户不能使用高于其等级的命令对设备进行配置,详情请参见“1.1.6 配置用户级别和命令级别”;
l 用户随时可以键入“?”以获得在线帮助;
l 提供种类丰富、内容详尽的调试信息,帮助用户诊断、定位网络故障;
l 提供命令历史记录功能,用户可以方便地查看曾经执行过的命令,并再次执行;
l 支持不完整关键字输入。用户只需键入唯一标识该关键字的部分字符即可正确识别、执行改关键字。比如关键字Ethernet,用户在执行命令时,只需输入eth。
命令行接口提供如下几种在线帮助:
l 完全帮助
l 部分帮助
通过上述各种在线帮助能够获取到帮助信息,分别描述如下:
(1) 在任意视图下,键入<?>获取该视图下所有的命令及其简单描述。
<Sysname> ?
User view commands:
backup Backup next startup-configuration file to TFTP server
boot-loader Set boot loader
bootrom Update/read/backup/restore bootrom
cd Change current directory
clock Specify the system clock
cluster Run cluster command
copy Copy from one file to another
debugging Enable system debugging functions
delete Delete a file
dir List files on a file system
display Show running system information
……略……
(2) 键入一条命令,后接以空格分隔的<?>,如果该位置为关键字,则列出全部关键字及其简单描述。
<Sysname> terminal ?
debugging Send debug information to terminal
logging Send log information to terminal
monitor Send information output to current terminal
trapping Send trap information to terminal
(3) 键入一命令,后接以空格分隔的<?>,如果该位置为参数,则列出有关的参数描述。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
<1-4094> VLAN interface number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
<cr>
[Sysname] interface vlan-interface 1
<cr>表示该位置无参数,在紧接着的下一个命令行该命令被复述,直接键入回车即可执行。
(4) 键入一字符串,其后紧接<?>,列出以该字符串开头的所有命令。
<Sysname> c?
cd
clock
copy
(5) 键入一命令,后接一字符串紧接<?>,列出命令以该字符串开头的所有关键字。
<Sysname> display ver?
version
(6) 键入命令的某个关键字的前几个字母,按下Tab键,如果以输入字母开头的关键字唯一,则可以显示出完整的关键字;如果不唯一,反复按下Tab键,则可以循环显示所有以输入字母开头的关键字。
同步信息输出是指当用户的输入被系统信息输出打断时,系统将回显用户的上一步输入或操作,用户可以接着输入或者执行上一步的操作。
使用info-center synchronous命令可以开启同步信息输出功能,关于该功能的详细介绍请参见 “信息中心操作”。
在命令前加undo关键字,即为命令的undo形式。几乎每条配置命令都有对应的undo形式,undo命令一般用来恢复缺省情况、禁用某个功能或者删除某项设置。例如,info-center enable命令用来开启信息中心功能;undo info-center enable命令用来关闭信息中心功能。(缺省情况下,信息中心处于开启状态。)
命令行接口提供了基本的命令编辑功能,支持多行编辑,每条命令的最大长度为256个字符,如表1-11所示。
表1-11 编辑功能表
按键 |
功能 |
普通按键 |
若编辑缓冲区未满,则插入到当前光标位置,并向右移动光标 |
退格键<Backspace> |
删除光标位置的前一个字符,光标前移 |
左光标键←或<Ctrl+B> |
光标向左移动一个字符位置 |
右光标键→或<Ctrl+F> |
光标向右移动一个字符位置 |
上光标键↑或<Ctrl+P> |
显示历史命令 |
下光标键↓或<Ctrl+N> |
|
<Tab>键 |
输入不完整的关键字后按下<Tab>键,系统自动执行部分帮助:如果与之匹配的关键字唯一,则系统用此完整的关键字替代原输入并换行显示;对于命令字的参数、不匹配或者匹配的关键字不唯一的情况,系统不作任何修改,重新换行显示原输入 |
& 说明:
编辑命令行时,除了表1-11中的快捷键,用户还可以使用其它快捷键(详细介绍请参见表1-7)或者自定义快捷键(详细介绍请参见1.1.5 配置命令行的快捷键)。
设备提供了过滤显示功能,用户通过指定正则表达式,就可以迅速定位、查找所需的信息。
正则表达式为1~256个字符的字符串,区分大小写,允许空格。它支持多种匹配规则:
l begin:显示特定行及其以后的所有行,该特定行必须包含指定正则表达式。
l exclude:显示不含指定正则表达式的行。
l include:显示包含指定正则表达式的行。
正则表达式还支持多种特殊字符,特殊字符的匹配规则如表1-12所示。
表1-12 正则表达式中的特殊字符
特殊字符 |
含义 |
使用说明 |
^ |
行首匹配符,后面的字符串只能出现在每行的开始 |
正规表达式“^user”表示与出现在行首的字符串“user”匹配,不能匹配以“Auser”开始的行 |
$ |
行尾匹配符,后面的字符串只能出现在每行的末尾 |
正规表达式“user$”表示与出现在行尾的字符串“user”匹配,不能匹配以“userA”结尾的行 |
. |
句点,通配符,匹配任何一个字符,包括空格 |
无 |
* |
星号,匹配星号前面的字符零次或多次 |
zo* 能匹配“z”以及“zoo” |
+ |
加号,匹配加号前面的字符一次或多次 |
zo+能匹配“zo”以及“zoo”,但不能匹配“z” |
- |
连接符,用于连接两个数值或字母(小的在前,大的在后),与“[ ]”符号连用表示一个范围 |
如:从1到9表示为1-9(包括1和9);从a到h表示为a-h(包括a和h) |
[ ] |
表示字符选择范围 |
如:[1-36A]表示只可匹配单个字符1、2、3、6、A中的某一个 |
( ) |
表示一组字符,一般与“+”或“*”等符号一起使用 |
如:(123A)表示字符串123A;408(12)+可以匹配40812或408121212等字符串,但不能匹配408,即12可连续出现且至少出现一次 |
命令行接口提供了这样的显示特性:在一次显示信息超过一屏时,提供了暂停功能,这时用户可以有三种选择,如表1-13所示。
按键或命令 |
功能 |
暂停显示时键入空格键 |
继续显示下一屏信息 |
暂停显示时键入回车键 |
继续显示下一行信息 |
暂停显示时键入<Ctrl+C> |
停止显示和命令执行 |
<Ctrl+E> |
将光标移动到当前行的末尾 |
<PageUp> |
显示上一页信息 |
<PageDown> |
显示下一页信息 |
命令行接口将用户最近使用的历史命令自动保存,用户可以随时调用保存的历史命令,并重复执行。缺省情况下,命令行接口为每个用户保存10条历史命令,但用户可以通过history-command max-size命令来设置当前用户界面历史命令缓冲区的容量(关于history-command max-size命令的详细介绍请参见“登录以太网交换机命令”部分)。操作如表1-14所示。
操作 |
命令或按键 |
结果 |
显示历史命令 |
display history-command |
显示用户输入的有效历史命令 |
访问上一条历史命令 |
上光标键↑或<Ctrl+P> |
如果还有更早的历史命令,则取出上一条历史命令 |
访问下一条历史命令 |
下光标键↓或<Ctrl+N> |
如果还有更晚的历史命令,则取出下一条历史命令 |
& 说明:
用光标键对历史命令进行访问,在Windows 200X及XP的Terminal和Telnet下都是有效的,但对于Windows 9X超级终端,↑、↓光标键会无效,这是由于Windows 9X的超级终端对这两个键作了不同解释所致,这时可以用组合键<Ctrl+P>和<Ctrl+N>来代替↑、↓光标键达到同样目的。
所有用户键入的命令,如果通过语法检查,则正确执行,否则向用户报告错误信息,常见错误信息参见表1-15。
英文错误信息 |
错误原因 |
% Unrecognized command found at '^' position. |
没有查找到命令 |
没有查找到关键字 |
|
参数类型错误 |
|
参数值越界 |
|
% Incomplete command found at '^' position. |
输入命令不完整 |
% Ambiguous command found at '^' position. |
输入参数不明确,存在二义性 |
Too many parameters |
输入参数太多 |
% Wrong parameter found at '^' position. |
输入参数错误 |
在日常的系统维护中,用户可以使用ping命令和tracert命令来检查当前网络的连接情况。
通过使用ping命令,用户可以检查指定地址的设备是否可达,测试网络连接是否出现故障。
ping命令的执行过程为:
(1) 源设备向目的设备发送ICMP回显请求(ECHO-REQUEST)报文;
(2) 如果网络工作正常,则目的设备在接收到该报文后,向源设备回应ICMP回显应答(ECHO-REPLY)报文;
(3) 如果网络工作异常,源设备将显示目的地址不可达或超时等提示信息;
(4) 显示相关统计信息。
ping命令输出信息包括:
l 目的设备对每个ICMP回显请求报文的响应:如果在超时时间内收到响应报文,则输出响应报文的字节数、报文序号、TTL(Time To Live,生存时间)和响应时间;
l 如果在超时时间内没有收到响应报文,则输出提示信息;
l ping命令的执行对象可以是目的设备的名称或其IP地址,如果该目的设备的名称不可识别,则输出提示信息;
l ping过程报文的统计信息:包括发送报文个数、接收到响应报文个数、未响应报文数百分比、响应时间的最小值、平均值和最大值。
通过使用tracert命令,用户可以查看报文从源设备传送到目的设备所经过的路由器。当网络出现故障时,用户可以使用该命令分析出现故障的网络节点。
tracert命令的执行过程为:
(1) 源设备发送一个TTL为1的报文给目的设备;
(2) 第一跳(即该报文所到达的第一个路由器)回应一个TTL超时的ICMP报文(该报文中含有第一跳的IP地址),这样源设备就得到了第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3) 源设备重新发送一个TTL为2的报文给目的设备;
(4) 第二跳回应一个TTL超时的ICMP报文,这样源设备就得到了第二个路由器的地址;
(5) 以上过程不断进行,直到最终到达目的设备,源设备就得到了从它到目的设备所经过的所有路由器的地址。
设备提供了种类丰富的调试功能,对于设备所支持的绝大部分协议和功能,系统都提供了相应的调试信息,帮助用户对错误进行诊断和定位。
调试信息的输出可以由两个开关控制:
l 协议调试开关,控制是否生成某协议的调试信息。
l 屏幕输出开关,控制是否在某个用户屏幕上显示调试信息。
如图2-1所示:假设设备可以为1、2、3三个模块提供调试信息。用户只有将两个开关都打开,调试信息才会在终端显示出来。
图2-1 系统调试开关关系图
& 说明:
在终端上显示是最常用的调试信息输出方式,用户还可以将调试信息发送到别的输出方向,具体配置请参见“信息中心操作”部分。
表2-1 系统维护操作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检查IP网络中的指定地址是否可达 |
ping [ ip ] [ -a source-ip | -c count | -f | -h ttl | -i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m interval | -n | -p pad | -q | -r | -s packet-size | -t timeout | -tos tos | -v ] * remote-system |
可选 网络层协议为IPv4时使用 可在任意视图下执行 |
ping ipv6 [ -a source-ipv6 | -c count | -m interval | -s packet-size | -t timeout ] * remote-system [ -i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可选 网络层协议为IPv6时使用 可在任意视图下执行 |
|
查看当前设备到目的设备的路由 |
tracert [ -a source-ip | -f first-ttl | -m max-ttl | -p port | -q packet-number | -w timeout ] * remote-system |
可选 网络层协议为IPv4时使用 可在任意视图下执行 |
tracert ipv6 [ -f first-ttl | -m max-ttl | -p port | -q packet-number | -w timeout ] * remote-system |
可选 网络层协议为IPv6时使用 可在任意视图下执行 |
& 说明:
l 如果网络传输速度较慢,用户在配置ping命令的超时时间参数-t时,可以适当增大超时时间。
l 在配置ping命令,使用-i参数指定出接口的情况下,只能ping直连网段地址。
表2-2 系统调试操作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开启终端对系统信息的监视功能 |
terminal monitor |
可选 缺省情况下,控制台的监视功能处于开启状态,监视终端的监视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
开启终端对调试信息的显示功能 |
terminal debugging |
必选 缺省情况下,控制台对调试信息的显示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
打开系统中指定模块的调试开关 |
debugging { all [ timeout time ] | module-name [ option ] } |
必选 缺省情况下,所有功能项的调试开关均处于关闭状态 |
显示系统中已经打开的调试开关 |
display debugging [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module-name ] |
可选 可在任意视图下执行 |
& 说明:
l debugging命令一般在维护人员进行网络故障诊断时使用。
l 调试信息的输出会影响系统的运行效率,尤其是在执行debugging all命令时。
l 在调试结束后,建议使用undo debugging all命令,关闭所有模块的调试开关。
l 只有同时配置了debugging、terminal debugging和terminal monitor命令,才能在终端显示调试信息的具体内容。terminal debugging和terminal monitor命令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信息中心命令”部分。
l 目的设备的IP地址为10.1.1.4
l 显示报文从当前设备到目的设备所经过的路由器
<Sysname> tracert 10.1.1.4
traceroute to 10.1.1.4 (10.1.1.4) 30 hops max, 40 bytes packet
1 128.3.112.1 19 ms 19 ms 0 ms
2 128.32.216.1 39 ms 39 ms 19 ms
3 128.32.136.23 39 ms 40 ms 39 ms
4 128.32.168.22 39 ms 39 ms 39 ms
5 128.32.197.4 40 ms 59 ms 59 ms
6 131.119.2.5 59 ms 59 ms 59 ms
7 129.140.70.13 99 ms 99 ms 80 ms
8 129.140.71.6 139 ms 239 ms 319 ms
9 129.140.81.7 220 ms 199 ms 199 ms
10 10.1.1.4 239 ms 239 ms 239 ms
从上面结果可以看出,从源设备到目的设备经过了9个路由器。
& 说明:
本手册所涉及的文件名遵循以下规则:
l “路径+文件名”的格式,即全文件名,表示指定路径下的文件。全文件名的长度为1~135个字符;
l “文件名”的格式,即只有文件名而没有路径,表示当前工作路径下的文件。文件名的长度为1~91个字符。
通过设备管理功能,用户能够查看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配置设备运行的相关参数,实现对设备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目前的设备管理主要提供重启设备、定时重启设备、指定设备下次启动时采用的启动文件、升级Bootrom和配置单板的温度告警阈值等功能。
当设备运行出现故障时,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重启设备来排除故障。用户可以设置一个时间,让设备定时自动重启;可以设置一个时延,让设备经过指定时间后自动重启。
表3-1 配置设备重启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重启设备 |
reboot |
可选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开启设备定时重启功能,并指定重启的具体时间 |
schedule reboot at hh:mm [ date ] |
可选 缺省情况下,设备定时重启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开启设备定时重启功能,并指定重启的等待时延 |
schedule reboot delay { hh:mm | mm } |
可选 缺省情况下,设备定时重启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注意:
l 设备定时器的精度为1分钟。在到达用户设定的重启时刻的前一分钟,设备会提示:“REBOOT IN ONE MINUTE(设备将在一分钟后重启)”,并在一分钟后重新启动。
l reboot、schedule reboot at以及schedule reboot delay命令均可使设备重新启动,从而导致业务中断,请谨慎使用。
l 如果主用启动文件损坏或者不存在,则不能通过reboot命令重启设备。此时,可以通过指定新的主用启动文件再重启,或者断电后重新上电,系统将自动使用备用启动文件重启。
l 当使用schedule reboot命令定时重启设备时,请确保主、备启用文件至少有一个能够正常使用。
l 如果设备在准备重启时,用户正在进行文件操作,为了安全起见,系统将不会执行此次重启操作。
启动文件是用于引导、启动设备的应用程序文件。当存储介质中有多个启动文件时,用户可以通过以下命令,指定设备下次启动时所采用的文件。
表3-2 指定系统启动文件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指定设备的启动文件 |
boot-loader file file-url { main | backup } |
必选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注意:
下次启动文件必须存放在设备的根目录下(对于支持存储设备分区的设备,该文件必须存放在第一个分区内)。可使用文件的拷贝或移动操作来调整文件的路径为根目录。
在系统运行过程中,用户可以使用存储介质中的Bootrom程序升级设备上正在运行的Bootrom程序。
不同设备的Bootrom程序可能各不相同,用户容易混淆,造成Bootrom升级错误,从而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通过Bootrom升级时的合法性检查功能,设备能够对Bootrom升级文件的正确性、版本配套性等进行严格的检查,保证升级成功。建议用户首先启动Bootrom升级时的合法性检查功能,然后再升级Bootrom。
表3-3 升级Bootrom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进入系统视图 |
system-view |
- |
启动升级时的合法性检查功能 |
bootrom-update security-check enable |
可选 缺省情况下,Bootrom升级时的合法性检查功能是开启的 |
返回用户视图 |
quit |
- |
升级设备的Bootrom程序 |
bootrom update file file-url |
必选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 说明:
升级后的Bootrom程序需要重启设备才能生效。
实际组网中,网管软件要求设备能够提供统一的16bit的接口索引,同时要求接口索引尽量稳定,即同一设备中接口的名字与接口的索引尽量保持一一对应的关系。
为了尽量保证接口索引的稳定性,当系统中的板卡被拔出或者在删除逻辑接口时,系统会保存该接口的16bit接口索引,以保证重新创建该接口时其索引值不变。
反复的插拔不同的子卡或接口板,创建或者删除大批量不同类型的逻辑口,都可能会耗尽接口索引,导致创建接口失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用户可以在用户视图下执行以下操作,清除当前系统中保存的但不使用的16bit接口索引。
执行该操作后:
l 对于重新创建的接口,接口的新的索引不能保证与原来的索引一致。
l 对于系统中已经正常存在的接口,不会引起其索引值的改变。
表3-4 清除当前系统中不使用的16bit接口索引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清除当前系统中保存的但不使用的16bit接口索引 |
reset unused porttag |
必选 该命令在用户视图下执行 |
注意:
执行该命令时需要得到用户的确认。若用户在30秒之内没有确认操作,或者用户输入字符“N”否定了本次操作,则本命令退出执行。
目前,常用的可插拔模块有四种,这四种模块又可以细分为多种,按传输介质类型又可以分为光接口模块和电接口模块,其简介请参见表3-5。
表3-5 常用可插拔模块简介
可插拔模块类型 |
适用环境 |
能否为光接口模块 |
能否为电接口模块 |
SFP(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小封装可热插拔) |
一般用于百兆/千兆以太网、POS 155M/622M/2.5G等环境 |
是 |
是 |
GBIC(GigaBit Interface Converter,千兆以太网接口转换器) |
一般用于千兆以太网环境 |
是 |
是 |
XFP(10-Gigabit small Form-factor Pluggable,万兆以太网接口小封装可热插拔) |
一般用于10G以太网环境 |
是 |
否 |
XENPAK(10 Gigabit EtherNet Transceiver Package,万兆以太网接口收发器集合封装) |
一般用于10G以太网环境 |
是 |
是 |
& 说明:
S5500-EI系列以太网交换机支持的可插拔模块请参见《H3C S5500-EI系列以太网交换机 安装手册》。
因为可插拔模块的类型多样,厂商也不同,通过以下配置可以识别可插拔模块的主要特征参数(包括模块型号、连接器类型、发送激光的中心波长、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等)和模块生产或定制厂商。
表3-6 识别可插拔模块信息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显示可插拔模块的主要特征参数 |
display transceiver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对可插拔模块均生效 |
显示H3C定制防伪可插拔模块的部分电子标签信息 |
display transceiver manuinfo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仅对H3C定制防伪可插拔模块生效 |
l H3C定制防伪可插拔模块是指H3C公司定制的、具有防伪功能的可插拔模块。用户可以通过display transceiver interface命令显示信息中Vendor Name字段来识别,为“H3C”的可以认定为H3C定制防伪可插拔模块。
l 电子标签信息也可以称为永久配置数据或档案信息等,在模块调测(调试、测试)过程中被写入到存储器件中,包括名称、生产序列号、模块生产或定制厂商等信息。
系统提供故障告警信息标志可插拔模块的故障来源,以便诊断和解决故障。对H3C定制防伪光模块系统还提供了数字诊断功能,其原理主要是对影响光模块工作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控,这些关键参数包括:温度、电压、激光偏置电流、发送光功率和接收光功率等。当这些参数的值异常时,用户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故障发生。
表3-7 可插拔模块信息显示
操作 |
命令 |
说明 |
显示可插拔模块的当前故障告警信息 |
display transceiver alarm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对可插拔模块均生效 |
显示H3C定制防伪光模块的数字诊断参数的当前测量值 |
display transceiver diagnosis interface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
仅对H3C定制的防伪可插拔光模块生效 |
在完成上述配置后,在任意视图下执行display命令可以显示配置后设备的运行情况,通过查看显示信息验证配置的效果。
表3-8 设备管理显示和维护
操作 |
命令 |
显示下次启动采用的文件 |
display boot-loader |
显示CPU占用率的统计信息 |
display cpu-usage [ task | number [ offset ] [ verbose ] [ from-device ] ] |
显示设备的信息 |
display device [ subslot subslot-number | verbose ] |
显示设备制造信息 |
display device manuinfo |
显示设备的温度信息 |
display environment |
显示设备内置风扇的工作状态 |
display fan [ fan-id ] |
显示设备的内存使用状态 |
display memory |
显示设备的电源状态 |
display power [ power-id ] |
显示设备的启动方式 |
display reboot-type |
显示设备的重启时间 |
display schedule reboot |
l Device作为FTP Client,设备的应用程序aaa.bin和Bootrom程序boot.btm都保存在FTP Server的aaa目录下;
l Device上的一个VLAN接口的IP地址为1.1.1.1/24,FTP Server的IP地址为2.2.2.2/24,Device与FTP Server之间路由可达;
l User通过Telnet远程登录到Device,对Device进行操作(从FTP Server上下载应用程序,通过命令行实现Device的远程升级),请确定User与Device之间路由可达。
图3-1 配置远程升级组网图
(1) 在FTP Server上的配置(注意:不同的服务器类型配置可能不同)
# 启动FTP Server功能。
<FTP-Server> system-view
[FTP-Server] ftp server enable
# 配置一个FTP用户名为aaa,密码为hello。
[FTP-Server] local-user aaa
[FTP-Server-luser-aaa] password cipher hello
# 配置该用户对aaa目录具有读写权限。
[FTP-Server-luser-aaa] service-type ftp
[FTP-Server-luser-aaa] work-directory flash:/aaa
(2) 在Device上的配置
注意:
如果设备Flash的剩余空间不够大,请删除Flash中原有的应用程序后再进行下载。
# 在用户视图下输入命令,登录到FTP Server。
<Device> ftp 2.2.2.2
Trying ...
Press CTRL+K to abort
Connected.
220 WFTPD 2.0 service (by Texas Imperial Software) ready for new user
User(none): aaa
331 Give me your password, please
Password:
230 Logged in successfully
[ftp]
# 将FTP Server上的文件aaa.bin和boot.btm下载到Device的Flash。
[ftp] get aaa.bin
[ftp] get boot.btm
# 中断FTP连接,并退回到用户视图下。
[ftp] bye
<Device>
# 启动Bootrom升级时的合法性检查功能。
<Device> system-view
[Device] bootrom-update security-check enable
[Device] quit
# 升级设备的Bootrom。
<Device> bootrom update file boot.btm
# 指定设备下次启动时的应用程序。
<Device> boot-loader file aaa.bin main
# 重启设备,实现应用程序的升级。
<Device> reboot
Start to check configuration with next startup configuration file, please wait......
This command will reboot the device. Curre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lost in next startup if you continue. Continue? [Y/N]:y
This will reboot device. Continue? [Y/N]:y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