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设备
本章节下载: 06-设备 (997.32 KB)
授权信息功能用于控制AP的最大上线数目。不同的设备支持的AP上线数目不同,无线控制器产品各型号的支持情况请参见“特性差异列表”的“特性差异情况”部分的介绍。
· 成功添加授权信息后,需要重启设备才能使新添加的授权信息生效。
· 本特性的支持情况与设备型号相关,请参见“特性差异列表”的“特性差异情况”部分的介绍。
· 通过增强版License功能也可以增加许可AP数目,详细说明请参见“1.2 配置增强版License”。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授权信息”,默认进入“授权信息”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2) 在“添加授权信息”中配置授权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3) 单击<添加>按钮完成操作。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授权信息”,默认进入“授权信息”页签的页面,如图1-1所示。
(2) 在“显示授权信息”中查看授权信息,详细说明如下表所示。
默认AP数目 |
|
最大AP数目 |
|
当前AP数目 |
|
许可AP数目 |
· 本特性的支持情况与设备型号相关,请参见“特性差异列表”的“特性差异情况”部分的介绍。
· 本文涉及的WIPS、IAA、RFP、HACC特性和AP数量需要用户购买License,并完成注册之后才能使用。License可以通过购买特性软件授权书获得,授权书上提供了注册特性特性需要使用的License授权码及特性功能说明。详细的操作流程,请参见《H3C无线控制产品License激活申请和注册操作指导》。
设备的部分特性(如WAPI)需要注册增强版License后才能使用。注册所需的License分为试用版本的License和正式版本的License。试用版本的License规定了有效期,超过有效期仍未注册的话,该特性将不可用;正式版本的License可以通过购买特性软件使用授权书获得,授权书上提供了注册特性需要使用的序列号及特性功能说明。
· 成功注册增强版License后,需要重启设备才能使新添加的特性生效。
· 通过添加授权信息也可以增加许可AP数目,详细说明请参见“1.1 配置授权信息”。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授权信息”。
(2) 单击“增强版License”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3) 在页面上方配置增强版License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4) 单击<添加>按钮完成操作。
表1-3 增强版License的详细配置
· IAA:该特性可使设备支持IAA(Intelligent Application Aware,无线智能业务感知)特性 · RFP:该特性可使设备支持RFP(Radio Frequency Prevention,频谱分析)特性 · WIPS:该特性可使设备支持WIPS(Wireles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无线入侵检测)特性 · HACC:该特性可使设备支持HACC(Access Controller Hardware Acceleration,无线控制器硬件加速)特性 · WAPI:该特性可使设备支持WAPI(WLAN Authentication and Privacy Infrastructure,无线局域网鉴别与保密基础结构)安全关联机制 · AP:该特性可增加设备的许可AP数目 |
|
激活码,格式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其中,X表示一个序列号字符,该字符可以是字母(区分大小写)、数字、加号(+)或右斜线(/)。激活码是通过购买《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软件使用授权书》,使用软件授权书中的授权序列号(License Key)和设备的序列号、校验码到网站注册获得。用户必须严格按照License授权码的格式输入才能成功注册。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授权信息”。
(2) 单击“增强版License”页签,进入如图1-2所示的页面。
(3) 在页面下方查看已注册的增强版License的信息,详细说明如下表所示。
表1-4 增强版License信息的详细说明
该License所注册的特性的名称 |
|
激活码,格式为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其中,X表示一个序列号字符,该字符可以是字母(区分大小写)、数字、加号(+)或右斜线(/)。激活码是通过购买《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软件使用授权书》,使用软件授权书中的授权序列号(License Key)和设备的序列号、校验码到网站注册获得。用户必须严格按照License授权码的格式输入才能成功注册。 |
|
该License的剩余有效时间 剩余有效时间为“永久”表示该License为正式版本的License |
|
许可AP数目 |
通过注册该License所添加的许可AP数目 |
· 设置设备的系统名称。设置的系统名称显示在导航栏的最上方。
· 设置用户通过Web登录到设备的闲置超时时间,即用户登录到Web网管界面后,如果在指定的时间内未进行任何操作,系统将会强制该用户退出登录,以保证设备的安全性。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基本信息”,默认进入“系统名称”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基本信息”。
(2) 单击“Web闲置超时时间”,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3) 配置用户通过Web登录到设备的闲置超时时间。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2-2 Web闲置超时时间
启动文件是用于引导、启动设备的应用程序文件,又称为系统软件或者设备软件。
软件升级模块提供了从本地主机上获取目标应用程序文件,并将该文件设置为设备下次启动时使用的启动文件的功能。同时,还可以选择在完成上述操作后,是否直接重启设备使更新后的软件生效。
· 软件升级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软件升级的过程中,请不要在Web上进行任何操作,否则可能会导致软件升级中断。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设备维护”,默认进入“软件升级”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3) 单击<确定>按钮开始进行软件升级。
· Main:下次启动的主用启动文件 · Backup:下次启动的备用启动文件,当主用启动文件出现异常不可用时,用于引导、启动设备 |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设备维护”。
(4) 单击<应用>按钮,弹出是否确认重启的对话框。
(5) 单击对话框中的<确定>按钮,此时:
· 如果已在页面上选中“检查当前配置是否保存到下次启动配置文件中”前的复选框,则系统会先进行检查。若检查通过,则直接重启设备;若检查不通过,则会弹出提示框提示当前配置和系统保存的配置不一致,且不会重启设备。
· 如果未在页面上选中“检查当前配置是否保存到下次启动配置文件中”前的复选框,则系统会直接重启设备。
因为各个功能模块都有其对应的运行信息,所以一般情况下,用户需要逐个模块查看显示信息。为了在日常维护或系统出现故障时能够一次性收集更多信息,设备支持诊断信息模块。用户执行生成诊断信息文件的操作时,系统会将当前多个功能模块运行的统计信息保存在一个名为“default.diag”的文件中,用户可以通过查看该文件来更快的定位问题。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设备维护”。
(3) 单击<生成诊断信息文件>按钮,系统开始生成诊断信息文件。
(4) 文件生成后,页面如下图所示,单击“点击下载”,弹出“文件下载”对话框,可以选择直接将文件打开进行查看,或将文件保存到本地主机。
· 诊断信息文件的生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诊断信息文件生成的过程中,建议用户不要在Web上进行任何操作。
· 生成诊断信息文件成功后,还可以在“设备 > 文件管理”中查看文件,或将文件下载到本地主机保存,详细说明请参见“7 文件管理”。
为了保证本设备与其它设备协调工作,用户需要将系统时间配置准确。日期和时间设置模块用于在Web网管上显示和设置系统时间,以及设置系统时区和夏令时。
设备支持手动配置系统时间和自动同步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服务器的时间。
NTP(Network Time Protocol,网络时间协议)是由RFC 1305定义的时间同步协议,用来在分布式时间服务器和客户端之间进行时间同步。使用NTP的目的是对网络内所有具有时钟的设备进行时钟同步,使网络内所有设备的时钟保持一致,从而使设备能够提供基于统一时间的多种应用。对于运行NTP的本地系统,既可以接受来自其他时钟源的同步,又可以作为时钟源同步其他的时钟,并且可以和其他设备互相同步。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日期和时间”,默认进入“日期和时间”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日期和时间”,默认进入“日期和时间”页签的页面,如上图所示。
(2) 单击“日期和时间”文本框,展开日历操作界面,如下图所示。
(3) 直接在文本框中修改系统时间,或者通过日历操作界面来设置系统时间。在日历操作界面可以进行的操作如下:
· 单击<今天>按钮,将日历上当前的日期设置为本地主机的当前系统日期,时间参数保持之前的值不变。
· 设置年、月、日和具体时间,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日期和时间参数的设置。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日期和时间”。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设置本地时钟源的IP地址127.127.1.u。u的范围为0~3,表示NTP的进程号 · 如果指定本地时钟源的IP地址,则本地时钟将作为参考时钟,可以为其他设备提供同步时间 · 如果不指定本地时钟源的IP地址,则本地时钟不作为参考时钟 |
||
时钟的层数定义了时钟的准确度,层数的数值越大准确度越低。层数为1的时钟准确度最高,层数为16的时钟处于未同步状态,不能作为参考时钟 |
||
设置NTP报文的源接口 如果不想让本地设备上其它接口的IP地址成为应答报文的目的地址,可以指定NTP报文的源接口,此时报文中的源IP地址为该接口的主IP地址。如果指定的源接口处于down状态,则发送的NTP报文源IP地址为该报文出接口的主IP地址 |
||
设置NTP验证密钥 在一些对安全性要求较高的网络中,运行NTP协议时需要启用验证功能。通过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密钥验证,保证客户端只与通过验证的设备进行同步,提高了网络安全性 可以设置两个验证密钥,每个密钥由密钥ID和密钥串组成: · ID是密钥的编号 · 密钥串为MD5验证密钥的字符串 |
||
NTP服务器1/引用密钥ID |
设置NTP服务器的IP地址,并根据需要指定与NTP服务器关联的密钥ID,只有服务器提供的密钥与关联的密钥一致时,设备才会与其同步 可以设置两个NTP服务器,客户端将从中选择最优的时钟进行同步 NTP服务器的IP地址是一个单播地址,不能为广播地址、组播地址或本地时钟源的IP地址 |
|
NTP服务器2/引用密钥ID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日期和时间”。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设置根据夏令时制调整系统时钟,即在指定时间段内将系统的当前时间增加1小时 单击“根据夏令时调整时钟”前的复选框,展开夏令时生效时间段的配置内容,如图4-5所示。夏令时生效时间段的有两种配置方式: · 从某一个年份开始,以1年为周期,每年从一个绝对的起始日期和时间到一个绝对的结束日期和时间的时间段内采用夏令时,该时间段必须大于1天且小于1年,如:从2006年开始每年8月1日06:00:00开始到9月1日06:00:00结束采用夏令时 · 以1年为周期,每年从一个相对的起始日期和时间到一个相对的结束日期和时间的时间段内采用夏令时,该时间段必须大于1天且小于1年,如:每年从8月的第一周的周一06:00:00开始到9月的最后一周的周日06:00:00结束采用夏令时 |
· Switch设置本地时钟作为参考时钟。
· AC工作在客户端模式,指定Switch为NTP服务器。
· AC和Switch上同时配置NTP验证。
(1) 在Switch上配置本地时钟作为参考时钟,指定层数为2,并配置身份验证、密钥ID为“24”、可信密钥为“aNiceKey”。(具体配置略)
(2) 在AC上配置将Switch作为NTP服务器。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日期和时间”。
步骤2:单击“网络时间”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输入密钥1的ID为“24”,密钥串为“aNiceKey”。
· 输入NTP服务器1为“1.0.1.12”,引用密钥ID为“24”。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4-7 配置AC的NTP服务器为Switch
完成上述配置后,查看到AC和Switch上显示的系统当前日期和时间是一致的。
(1) NTP服务器只有当其时钟被同步后,才能作为时间服务器去同步其他设备;当NTP服务器的时钟层数大于或等于客户端的时钟层数时,客户端将不会向其同步。
(2) 系统时钟同步NTP服务器的时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提交配置后页面显示的系统时钟同步状态可能为“未同步”,可以稍后刷新页面查看同步状态。
(3) 如果NTP服务器的系统时间比设备当前系统时间晚较多,超过了设备上指定的Web闲置超时时间,则NTP时钟同步成功后,所有在线Web用户会超时退出登录。
系统日志包含了网络和设备的大量信息,包括运行状态、配置变化等,是网络管理员监控网络和设备运行情况的重要途径。系统日志提供的信息可以帮助网络管理员发现网络问题或安全隐患,以便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系统可以向以下五个方向发送系统日志:控制台、监视终端(即以AUX、VTY、TTY类型用户界面登录的用户终端)、日志缓冲区、日志主机和Web页面。
Web页面提供了丰富的搜索和排序功能,用户可以通过Web页面方便快捷地查看设备的系统日志。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日志管理”,默认进入“日志显示”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 可以通过单击<清空>按钮将Web页面日志缓冲区中保存的所有系统日志清空。
· 可以通过单击<刷新>按钮手动刷新当前页面显示的系统日志信息;也可以通过在“参数设置”页签的页面设置刷新周期,使系统日志显示页面自动刷新,详细配置请参见“5.4 配置缓冲区容量和刷新周期”。
时间/日期 |
|
系统日志的级别。系统日志按严重性划分为八个级别,严重性由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 · Emergency:系统不可用信息 · Alert:需要立刻做出反应的信息 · Critical:严重信息 · Error:错误信息 · Warning:警告信息 · Notification:正常出现但是重要的信息 · Information:需要记录的通知信息 · Debug:调试过程产生的信息 |
|
通过Web页面可以配置日志主机的信息,以便将系统日志发送到指定日志主机。最多可以指定4台不同的日志主机。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日志管理”。
(2) 单击“日志主机”页签,进入日志主机设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4) 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IPv4/域名 |
设置日志主机的IPv4地址、域名或IPv6地址 最多可以指定4台不同的日志主机 |
主机IP地址/域名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日志管理”。
(4) 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表5-3 系统日志相关参数的详细配置
设置Web页面日志缓冲区可存储的日志条数 |
|
设置日志显示Web页面的刷新间隔,分为手动刷新和自动刷新两种方式 · 手动刷新:只能在日志显示页面单击<刷新>按钮手动刷新页面 · 自动刷新:系统将根据选择的周期,每隔1、5或10分钟自动刷新日志显示页面 |
配置管理的支持情况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参见“特性差异列表”的“特性差异情况”部分的介绍。
在执行配置文件备份的操作时,请同时备份“.cfg”和“.xml”结尾的配置文件,否则在某些情况下(如配置不小心被删除的情况)可能会导致部分配置信息无法恢复。
配置备份模块提供如下功能:
· 打开下次启动的配置文件(包括.cfg文件和.xml文件)进行查看。
· 将下次启动的配置文件(包括.cfg文件和.xml文件)备份到当前用户的主机上保存。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配置管理”,默认进入“配置备份”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2) 单击“备份以”.cfg”结尾的配置文件”后面的<备份>按钮,弹出“文件下载”对话框,可以选择将下次启动的.cfg配置文件打开进行查看或者保存到本地。
(3) 单击“备份以”.xml”结尾的配置文件”后面的<备份>按钮,弹出“文件下载”对话框,可以选择将下次启动的.xml配置文件打开进行查看或者保存到本地。
· 将保存在当前用户主机上的.cfg文件上传到设备作为下次启动的.cfg配置文件。
· 将保存在当前用户主机上的.xml文件上传到设备作为下次启动的.xml配置文件,并删除之前的下次启动.xml配置文件。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配置管理”。
(3) 单击“(以”.cfg”结尾的文件)”前的<浏览>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上传到设备的.cfg配置文件。
(4) 单击“(以”.xml”结尾的文件)”前的<浏览>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要上传到设备的.xml配置文件。
(5) 单击<确定>按钮开始进行配置恢复。
保存配置模块提供将用户当前的配置保存到下次启动配置文件(包括.cfg文件和.xml文件)的功能。Web网管提供了快捷和常规两种保存配置的方法。
如下图中红框处所示,直接单击页面辅助区右侧的<保存>按钮,即可将当前的配置保存到配置文件。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配置管理”。
(3) 单击<保存当前配置>按钮将当前的配置保存到配置文件。
恢复出厂配置模块提供将设备中的所有配置恢复到出厂时的缺省配置,删除当前的配置文件,并重新启动设备的功能。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配置管理”。
(3) 单击<恢复出厂配置>按钮开始恢复出厂配置。
存储设备有多种类型,如Flash、CF卡等,具体采用哪种存储设备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参见“特性差异列表”的“特性差异情况”部分的介绍。
设备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文件(如:主机软件、配置文件等)保存在设备的存储设备中,为了方便用户对这些文件进行有效的管理,系统提供了文件管理功能。文件管理具体可以提供的功能如下: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文件管理”,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3) 在下拉框后面查看该磁盘的已用空间、可用空间和总容量。
(4) 在页面下方的列表中查看该磁盘中存储的所有文件(以“路径+文件名”的格式显示)、文件的大小,如果某文件是应用程序文件(扩展名为.bin或.app),还可以查看该文件是否是设备下次启动时的主用或备用启动文件。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文件管理”,进入如图7-1所示的页面。
(2) 在文件列表中选中一个要下载的文件。需要注意的是,一次只能选择一个要下载的文件。
(3) 单击<下载文件>按钮,弹出“文件下载”对话框,可以选择将该文件打开进行查看或者保存到指定路径。
上传文件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文件上传过程中,建议用户不要在Web上进行任何操作。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文件管理”,进入如图7-1所示的页面。
(3) 通过<浏览>按钮设置要上传文件的路径和名称。
(4) 单击<确定>按钮将该文件上传到设备。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文件管理”,进入如图7-1所示的页面。
(3) 单击<删除文件>按钮将选中的文件删除。
也可以在文件列表中直接单击某文件对应的图标将其删除,此处不再赘述。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文件管理”,进入如图7-1所示的页面。
(2) 选中某个应用程序文件(扩展名为.bin或.app)前的复选框。需要注意的是,一次只能设置一个文件。
(3) 单击<设置为主用启动文件>按钮将该文件设置为设备下次启动时的主用启动文件。
接口管理特性用于在Web网管上管理设备的以下几种接口:
· 二层以太网接口:设备上的一种物理接口,工作在数据链路层,处理二层协议,实现二层快速转发。
· 管理以太网接口:设备上的一种物理接口,工作在网络层,可以配置IP地址。管理员可通过该接口登录设备,对设备进行管理。
· Loopback接口(环回接口):一种纯软件性质的虚拟接口。Loopback接口创建后除非手工关闭该接口,否则Loopback接口物理层状态和链路层协议永远处于UP状态;Loopback接口下可以使能路由协议,可以收发路由协议报文;当Loopback接口配置IPv4地址时,子网掩码必须是32位的。
· NULL接口:一种纯软件性质的逻辑接口。NULL接口永远处于Up状态,不能转发数据包,也不能配置IP地址和链路层协议。如果在静态路由中指定到达某一网段的下一跳为Null接口,则任何送到该网段的网络数据报文都会被丢弃,因此设备通过Null接口提供了一种过滤报文的简单方法——将不需要的网络流量发送到Null接口,从而免去配置ACL(Access Control List,访问控制列表)的复杂工作。
· VLAN接口:一种三层模式下的虚拟接口,主要用于实现VLAN间的三层互通。每个VLAN对应一个VLAN接口,在为VLAN接口配置了IP地址后,该接口即可作为本VLAN内网络设备的网关,对需要跨网段的报文进行基于IP地址的三层转发。
· 虚拟模板(Virtual-Template,VT)接口:用于配置一个虚拟访问(Virtual Access,VA)接口的模板。
· 二层聚合(Bridge-aggregation,BAGG)接口:将多个二层以太网接口捆绑在一起形成一个二层聚合组,其对应的聚合接口称为二层聚合接口。
接口管理功能是指用户查看设备接口信息、创建和删除逻辑接口、更改接口状态以及重新设置接口的参数。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接口管理”,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可以查看接口的名称、IP地址/掩码和状态信息。
(2) 单击接口名称的链接,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可以查看端口的统计信息。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接口管理”,进入接口管理的显示页面,如图8-1所示。
(2) 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接口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设置接口的TCP最大报文段长度 |
|
IP配置 |
设置接口获取IP地址的方式,包括: · 无IP配置:表示不配置接口的IP地址 · 静态地址:表示手动设置接口的IP地址,选择此项时需要为接口设置“IP地址/网络掩码”配置项 · DHCP:表示接口通过DHCP协议自动获取IP地址 · BOOTP:表示接口通过BOOTP协议自动获取IP地址 · PPP协商:表示接口通过PPP协商获得IP地址 · 借用地址:表示接口借用同一设备其他接口的IP地址,选择此项时需要为接口设置其他接口配置项 |
IP地址/网络掩码 |
当接口获取IP地址的方式选择“静态地址”时,设置接口的主IP地址/网络掩码和从IP地址和网络掩码 · 主IP地址和从IP地址均不能为0.0.0.0 · Loopback接口的网络掩码固定为32位不可配置 · 设备支持的从IP地址数与设备的具体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
从IP地址/网络掩码 |
|
当接口获取IP地址的方式选择“借用地址”时,设置被借用IP地址的接口 |
|
IPv6配置 |
设置接口获取IPv6链路本地地址的方式,包括: · 无IPv6配置:表示不配置接口的IPv6链路本地地址 · 自动:表示自动生成接口的IPv6链路本地地址 · 手动:表示手动设置接口的IPv6链路本地地址选择此项时需要为接口设置“IPv6链路本地地址”配置项 |
IPv6链路本地地址 |
当接口获取IPv6链路本地地址的方式选择“手动”时,设置接口的IPv6链路本地地址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接口管理”,进入接口管理的显示页面,如图8-1所示。
(2) 单击二层接口对应的图标,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10:10Mbps · 100:100Mbps · 1000:1000Mbps · Auto:自动协商端口速率 · Auto 10:端口自协商速率为10Mbps · Auto 100:端口自协商速率为100Mbps · Auto 1000:端口自协商速率为1000Mbps · Auto 10 100:端口自协商速率为10Mbps或100Mbps · Auto 10 1000:端口自协商速率为10Mbps或1000Mbps · Auto 100 1000:端口自协商速率为100Mbps或1000Mbps · Auto 10 100 1000:端口自协商速率为10Mbps、100Mbps或1000Mbps |
|
· Auto:自动协商双工模式 · Full:全双工状态 · Half:半双工状态 |
|
设置端口的链路类型,包括Access、Hybrid和Trunk Access、Hybrid和Trunk的详细说明如表8-3所示 Trunk端口和Hybrid端口之间不能直接切换,只能把端口先设为Access端口,然后再设置为其它类型端口。例如:Trunk端口必须先设为Access端口,然后才能设置为Hybrid端口 |
|
设置Hybrid或Trunk端口的缺省VLAN ID 建议本端设备端口的缺省VLAN ID和相连的对端设备端口的缺省VLAN ID保持一致 |
|
设置端口的MDI(Medium Dependent Interface,介质相关接口)模式 用于连接以太网设备的双绞线有两种:直通线缆和交叉线缆。为了使以太网接口支持使用这两种线缆,设备实现了三种MDI模式:Across、Normal和Auto 物理以太网接口由8个引脚组成,缺省情况下,每个引脚都有专门的作用,比如,使用引脚1和2发送信号,引脚3和6接收信号。通过设置MDI模式,可以改变引脚在通信中的角色 · Across:不改变引脚的角色,即使用引脚1和2发送信号,使用引脚3和6接收信号 · Auto:通过协商来决定物理引脚的角色 · Normal:改变引脚的角色,使用引脚1和2接收信号,使用引脚3和6发送信号 只有将设备的发送引脚连接到对端的接收引脚后才能正常通信,所以MDI模式需要和两种线缆配合使用: · 通常情况下,建议用户使用Auto模式,只有当设备不能获取网线类型参数时,才需要将模式手工指定为Across或Normal · 当使用直通线缆时,两端设备的MDI模式配置不能相同 · 当使用交叉线缆时,两端设备的MDI模式配置必须相同或者至少有一端设置为Auto模式 |
|
设置端口能学习的MAC地址的最大数量 · User Defined:用户自定义,选择此项时需要手动输入最大MAC数 · No Limited:不限制最大MAC数 |
|
· ratio:允许通过的最大广播流量占该端口传输能力的百分比,选择此项时需要输入具体的百分数 · pps:端口每秒允许转发的最大广播包数,选择此项时需要输入具体的包数 |
|
· ratio:允许通过的最大多播流量占该端口传输能力的百分比,选择此项时需要输入具体的百分数 · pps:端口每秒允许转发的最大多播包数,选择此项时需要输入具体的包数 |
|
· ratio:允许通过的最大未知单播流量占该端口传输能力的百分比,选择此项时需要输入具体的百分数 · pps:端口每秒允许转发的最大未知单播包数,选择此项时需要输入具体的包数 |
端口只能属于1个VLAN |
|
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且允许多个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带Tag标签 |
|
端口可以允许多个VLAN通过,可以接收和发送多个VLAN的报文,但只允许缺省VLAN的报文发送时不带Tag标签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接口管理”,进入接口管理的显示页面,如图8-1所示。
(2) 单击三层接口对应的图标,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3) 修改三层接口的信息,详细配置与新建接口的配置类似,这里只介绍修改三层接口特有的参数,如下表所示。
(4)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 当显示为“已连接”时,表示接口当前状态为开启且已连接,可以单击后面的<关闭>按钮,将接口强制关闭 · 当显示为“未连接”时,表示接口当前状态为开启但未连接,可以单击后面的<关闭>按钮,将接口强制关闭 · 当显示为“强制关闭”时,表示接口当前状态为强制关闭,可以单击后面的<开启>按钮,将接口开启 |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接口管理”,进入WAN接口设置的显示页面,如图8-6所示。
图8-6 WAN接口设置
(2) 配置WAN接口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8-5 WAN接口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
说明 |
WAN口 |
显示要配置的接口名称 |
连接模式 |
设置WAN接口的连接模式 |
PVC |
设置PVC的VPI/VCI值 |
TCP-MSS |
设置接口的TCP最大报文段长度 |
MTU |
设置接口允许通过的最大传输单元 |
IP地址 |
设置接口的IP地址(仅连接模式为IPoA和IpoEoA时需要设置) |
子网掩码 |
设置接口的子网掩码(仅连接模式为IPoA和IpoEoA时需要设置) |
映射IP |
设置IPoA映射到PVC上的对端IP地址(仅连接模式为IPoA时需要设置) |
用户名 |
设置身份验证使用的用户名(仅连接模式为PPPoA和PPPoEoA时需要设置) |
密码 |
显示当前是否设置了身份验证使用的密码(仅连接模式为PPPoA和PPPoEoA时需要设置) 如果该文本框中无内容,则表示当前未设置身份验证使用的密码 |
新密码 |
设置或修改身份验证使用的密码(仅连接模式为PPPoA和PPPoEoA时需要设置) |
在线方式 |
设置空闲自动挂断时间(仅连接模式为PPPoEoA时需要设置): · 一直在线:表示设备一直在线 · 空闲一段时间后自动断线:如果设备在设置的时间内没有与Internet发生数据交互,则设备将自动断开与服务器的连接,此后当有来自局域网的外网访问请求时,设备将自动进行拨号连接操作 当选择“空闲一段时间后自动断线”时,还需要设置“空闲时间”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接口管理”,进入WAN子接口设置的显示页面,如图8-7所示。单击页面上的<新建>按钮,进入创建WAN子接口的配置页面,如图8-8所示。
图8-7 WAN子接口设置
图8-8 创建WAN子接口
(2) 配置WAN子接口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8-6 WAN子接口的详细配置
配置项 |
说明 |
关联WAN口 |
选择要新建的WAN子接口对应的WAN接口 |
子接口编号 |
设置WAN子接口的编号 |
连接类型 |
设置连接类型: · Management:表示此连接仅用来作为管理通道 · Internet:表示此连接仅用来作为上网通道 · Management_Internet:表示此连接可以同时用来作为管理和上网通道 · Other:其他连接 |
VLAN标签 |
设置WAN子接口对应的VLAN ID |
创建Vlan-interface100,并配置其IP地址为10.1.1.2。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网络 > VLAN”,默认进入“VLAN”页签的页面。
步骤2:单击<新建>按钮。
步骤3:如下图所示,输入VLAN ID为“100”。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 创建Vlan-interface100,并配置其IP地址。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接口管理”。
步骤2:单击<新建>按钮。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在接口名称中选择接口类型为“Vlan-interface”,输入接口编号为“100”。
· 选择IP配置为“静态地址”。
· 输入IP地址为“10.1.1.2”。
· 选择网络掩码为“24 (255.255.255.0)”。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端口镜像是将设备的一个或多个端口(源端口)的报文复制到本设备的一个监视端口(目的端口),监视端口会与数据监测设备相连,用户利用这些数据监测设备来分析复制到目的端口的报文,进行网络监控和故障排除。
端口镜像通过镜像组的方式实现。源端口和目的端口在同一个镜像组中,设备将源端口的报文复制一份并转发到目的端口。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端口镜像”。
(2) 单击“新建”页签,进入新建镜像组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4) 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Local:表示新建本地镜像组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端口镜像”。
(2) 单击“修改端口”页签,进入镜像组端口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4) 单击<应用>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5) 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 Monitor Port:表示配置镜像组目的端口 · Mirror Port:表示配置镜像组源端口 |
|
端口类型选择“Mirror Port”时,此配置项可用 · both:表示对端口接收和发送的报文都进行镜像 · inbound:表示仅对端口接收的报文进行镜像 · outbound:表示仅对端口发送的报文进行镜像 |
|
· 来自AP的报文通过端口GigabitEthernet1/0/1接入AC。
· Server接在AC的GigabitEthernet1/0/2端口上。
需求为:用户希望通过Server对AC的GigabitEthernet1/0/1口收发的报文进行监控。
使用本地端口镜像功能实现该需求,在AC上进行如下配置:
· 端口GigabitEthernet1/0/1为镜像源端口。
· 连接Server的端口GigabitEthernet1/0/2为镜像目的端口。
(1) 新建镜像组。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端口镜像”。
步骤2:单击“新建”页签。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输入镜像组ID为“1”。
· 选择类型为“Local”。
步骤4: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图9-5 新建镜像组
步骤1:单击“修改端口”页签。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镜像组ID为“1 - Local”。
· 选择监控方向为“both”。
· 在“接口名称”列表框中点击选择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步骤3:单击<应用>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4: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镜像组ID为“1 - Local”。
· 在“接口名称”列表框中点击选择端口“GigabitEthernet1/0/2”。
步骤3:单击<应用>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4: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在对话框中单击<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1) 源端口可以是二层以太网口、三层以太网口、POS接口、CPOS接口、Serial接口或者MP-group接口,具体支持的接口类型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2) 目的端口可以是二层以太网口、三层以太网口或者Tunnel口,具体支持的接口类型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3) 建议用户不要在目的端口上使能STP、MSTP或RSTP,否则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
(4) 目的端口是否可以是聚合端口,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5) 目的端口存在的其它限制,与设备的型号有关,请以设备的实际情况为准。
· 配置切换当前Web用户的访问等级到管理级所使用的超级密码。
· 切换当前Web用户的访问等级到管理级。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用户管理”。
(4) 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 Visitor(访问级):处于该级别的用户可以进行Ping和Trace Route操作,但不能从设备读取任何数据,也不能对设备进行任何设置 · Monitor(监控级):只能从设备读取数据,而不能对设备进行任何设置 · Configure(系统级):可以从设备读取数据,并对设备进行配置,但是不能对设备进行软件升级、添加/删除/修改用户、备份/恢复配置文件等操作 · Management(管理级):可以对设备进行任何操作 |
|
加密方式 |
设置设备保存用户密码时的加密方式 · 可逆:表示设备以可逆的加密算法对用户密码加密后保存 · 不可逆:表示设备以不可逆的加密算法对用户密码加密后保存 |
设置用户可以使用的服务类型,包括Web服务、FTP服务和Telnet服务服务,必须至少选择一种服务 |
本功能用来设置用户从当前访问权限向管理级权限切换时使用的密码。切换密码只能由管理级权限的用户设置,给低于管理级权限的用户使用。如果没有设置切换密码,则切换操作失败。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用户管理”。
(4) 单击<应用>按钮完成操作。
创建/删除 |
|
加密方式 |
本功能用来使用户从当前级别的访问权限切换到管理级访问权限。进行切换操作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 切换前必须有管理级用户设置好的超级密码,如果没有设置超级密码,则不能进行切换。
· 切换操作只对用户当次登录有效,而不改变实际对用户访问等级的配置,用户退出后再次登录时,访问权等级仍为原有级别。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用户管理”。
(4) 单击<登录>按钮切换为管理级用户登录到Web页面。
SNMP(Simple Network Management Protocol,简单网络管理协议)是因特网中的一种网络管理标准协议,被广泛用于实现管理设备对被管理设备的访问和管理。通过SNMP能够对网络设备进行智能化的管理,并且可以屏蔽不同设备物理特性上的差异,实现对不同厂商设备的管理。
SNMP网络包含NMS(Network Management System,网络管理系统)和Agent两种元素。NMS是SNMP网络的管理者,Agent是SNMP网络的被管理者。NMS和Agent之间通过SNMP协议来交互管理信息。
Agent和NMS使用的SNMP版本必须相同,才能成功建立连接。目前,Agent支持SNMPv1、SNMPv2c和SNMPv3三种版本。
· SNMPv1采用团体名(Community Name)认证机制。团体名类似于密码,用来限制NMS和Agent之间的通信。如果NMS设置的口令和被管理设备上设置的口令不同,则NMS和Agent不能建立SNMP连接,从而导致NMS无法访问Agent,Agent发送的告警信息也会被NMS丢弃。
· SNMPv2c也采用团体名认证机制。SNMPv2c对SNMPv1的功能进行了扩充:提供了更多的操作类型;支持更多的数据类型;提供了更丰富的错误代码,能够更细致地区分错误。
· SNMPv3采用USM(User-Based Security Model,基于用户的安全模型)认证机制。网络管理员可以设置认证和加密功能,认证用于验证报文发送方的合法性,避免非法用户的访问;加密则是对NMS和Agent之间的传输报文进行加密,以免被窃听。通过认证和加密功能,可以为NMS和Agent之间的通信提供更高的安全性。
关于SNMP协议的详细介绍请参见“网络管理和监控配置指导”中的“SNMP”。
由于SNMPv3版本的配置和SNMPv1版本、SNMPv2c版本的配置有较大区别,所以下面分两种情况进行介绍。
表11-1 SNMPv1/v2c配置步骤
缺省情况下,SNMP Agent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当SNMP Agent关闭时,所有SNMP Agent的配置将不会被保存 |
||
配置SNMP视图后,可以为SNMP团体指定SNMP视图,以限制SNMP团体可以访问的MIB对象 |
||
配置Agent可以向NMS发送SNMP Trap消息,并配置SNMP Trap消息的目标主机的相关信息 缺省情况下,允许Agent发送SNMP Trap消息 |
||
表11-2 SNMPv3配置步骤
缺省情况下,SNMP Agent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当SNMP Agent关闭时,所有SNMP Agent的配置将不会被保存 |
||
配置SNMP视图后,可以为SNMP组指定SNMP视图,以限制SNMP组可以访问的MIB对象 |
||
配置SNMP组后,在配置SNMP用户时把SNMP用户加入到组中。通过对组的管理可以更好地对组中的用户进行集中管理 |
||
在配置SNMP用户之前,必须先配置该SNMP用户所属的SNMP组 |
||
配置Agent可以向NMS发送SNMP Trap消息,并配置SNMP Trap消息的目标主机的相关信息 缺省情况下,允许Agent发送SNMP Trap消息 |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SNMP”,默认进入“设置”页签的页面,如下图所示。
(2) 在页面上半部分对SNMP Agent的开启状态、版本等参数进行配置,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11-3 开启SNMP的详细配置
用户创建后是否有效,与设备的SNMP实体引擎ID有关。如果用户创建时的引擎ID和当前的引擎ID不同,则该用户当前无效 |
|
设置Agent能接收/发送的SNMP消息包的大小 |
|
SNMP版本 |
设置系统启用的SNMP版本号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SNMP”。
(3) 单击<新建>按钮,弹出新建视图的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图11-3 新建SNMP视图(一)
(5) 单击<确定>按钮,进入SNMP视图具体规则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11-4 新建SNMP视图(二)
(7) 单击<添加>按钮,向SNMP视图中添加一条规则。
(8) 重复步骤(6)~(7)为SNMP视图添加多条规则。
(9) 配置完该视图的所有规则后,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单击<取消>按钮,则不会新建SNMP视图。
表11-4 SNMP视图规则的详细配置
显示SNMP视图的名称 |
|
设置将由MIB子树OID和子树掩码确定的对象包含在视图范围之内,或者排除在视图范围之外 |
|
MIB子树OID |
设置MIB子树根节点的OID(如1.4.5.3.1)或名称(如system) MIB子树OID标明节点在MIB树中的位置,它能唯一地标识一个MIB库中的子树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SNMP”。
(2) 单击“视图”页签,进入如图11-2所示的页面。
(3) 单击某视图对应的图标,弹出如下图所示的对话框。
图11-5 为SNMP视图添加规则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SNMP”。
(3) 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SNMP团体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4) 配置SNMP团体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11-5 SNMP团体的详细配置
设置SNMP团体的名称 |
|
设置NMS使用该团体访问Agent时的权限 · 只读:表明对MIB对象进行只读的访问,NMS使用该团体名访问Agent时只能执行读操作 · 读写:表明对MIB对象进行读写的访问。NMS使用该团体名访问Agent时可以执行读、写操作 |
|
设置与该团体关联的视图,以限制NMS可以对Agent进行操作的MIB对象 |
|
设置将该团体与基本访问控制列表绑定,以允许或禁止具有特定源IP地址的NMS对Agent的访问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SNMP”。
(3) 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SNMP组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4) 配置SNMP组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11-6 SNMP组的详细配置
设置SNMP组的名称 |
|
设置SNMP组的安全级别,包括:不认证不加密、只认证不加密、既认证又加密 |
|
设置SNMP组的只读视图 |
|
设置SNMP组的读写视图 如果不指定读写视图,则NMS不能对设备的所有MIB对象进行写操作 |
|
设置SNMP组的通知视图,即可以发送Trap消息的视图 如果不指定通知视图,则Agent不会向NMS发送Trap信息 |
|
设置将组与基本访问控制列表绑定,以对SNMP报文的源IP地址进行限制,即允许或禁止具有特定源IP地址的SNMP报文通过,从而进一步限制NMS和Agent的互访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SNMP”。
(3) 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SNMP用户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4) 配置SNMP用户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5)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11-7 SNMP用户的详细配置
设置SNMP用户的名称 |
|
设置SNMP用户的安全级别,包括:不认证不加密、只认证不加密、既认证又加密 |
|
· 当用户的安全级别选择“不认证不加密”时,可以选择“不认证不加密”的组 |
|
当安全级别选择“既认证又加密”时,设置加密的模式,包括:DES56、AES128、3DES |
|
设置将用户与基本访问控制列表绑定,以对SNMP报文的源IP地址进行限制,即允许或禁止具有特定源IP地址的SNMP报文通过,从而可以允许或禁止指定的NMS使用该用户名访问Agent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SNMP”。
(2) 单击“Trap”页签,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3) 在页面上半部分选中“使能SNMP Trap”前的复选框。
(4) 单击<确定>按钮,使能SNMP Trap功能。
(5) 页面下半部分显示的是Trap目标主机的信息。单击<新建>按钮,进入新建Trap目标主机的配置页面,如下图所示。
图11-13 新建Trap目标主机
(6) 配置Trap目标主机的信息,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7)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表11-8 Trap目标主机的详细配置
目的IP地址 |
设置目标主机的IP地址或域名 选择IP地址的类型(IPv4/域名或IPv6),然后输入相应类型的IP地址或域名 |
设置安全名称,为SNMP v1、SNMP v2c的团体名或SNMP v3的用户名 |
|
UDP端口号 |
设置UDP端口号 缺省值162是SNMP协议规定的NMS接收Trap报文的端口,通常情况下(比如使用iMC或着MIB Browser作为NMS时),使用该缺省值即可。如果要将端口号修改为其他值,则必须和NMS上的配置保持一致 |
设置SNMP的版本,必须和NMS上运行的SNMP版本一致,否则NMS将收不到Trap信息 |
|
当安全模型选择“v3”时,设置对SNMP Trap消息认证加密的方式,包括不认证不加密、只认证不加密、既认证又加密 |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SNMP”,默认进入“设置”页签的页面,如图11-1所示。
(2) 在页面下部的列表中查看SNMP报文的统计信息,如下图所示。
图11-14 SNMP报文的统计信息
如下图所示,NMS(IP地址为1.1.1.2/24)与AC(IP地址为1.1.1.1/24)相连。现要实现如下需求:
· NMS通过SNMPv1或SNMPv2c对AC进行监控管理。
· AC在出现故障时能主动向NMS发送Trap报文。
图11-15 SNMPv1/v2c配置组网图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SNMP”,默认进入“设置”页签的页面。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中SNMP“开启”前的单选按钮。
· 设置SNMP版本为“v1”和“v2c”。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11-16 开启SNMP Agent
(2) 配置SNMP只读团体。
步骤1:单击“团体”页签。
步骤2:单击<新建>按钮。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图11-17 配置SNMP只读团体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3) 配置SNMP读写团体。
步骤1:在“团体”页签的页面单击<新建>按钮。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11-18 配置SNMP读写团体
(4) 开启Agent发送SNMP Trap消息。
步骤1:单击“Trap”页签。
步骤2:如下图所示,选中“使能SNMP Trap”前的复选框。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11-19 开启Agent发送SNMP Trap消息
(5) 配置SNMP Trap消息的目标主机。
步骤1:在“Trap”页签的页面单击<新建>按钮。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目的IP地址类型为“IPv4/域名”,输入目的IP地址为“1.1.1.2”。
· 选择安全模型为“v1”。(此配置项必须和NMS上运行的SNMP版本一致,否则NMS将收不到Trap信息)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11-20 配置SNMP Trap消息的目标主机
NMS侧的配置必须和Agent侧保持一致,否则无法进行相应操作。
设置NMS使用的SNMP版本为SNMPv1/v2c,只读团体名为public,读写团体名为private。具体情况请参考NMS的相关手册。
· 通过以上配置,NMS可以和AC建立SNMP连接,能够通过MIB节点查询、设置AC上某些参数的值。
· 对AC上某个空闲的接口执行关闭/开启操作,NMS上将看到相应的Trap信息。
如下图所示,NMS(IP地址为1.1.1.2/24)与AC(IP地址为1.1.1.1/24)相连。现要实现如下需求:
· NMS通过SNMPv3只能对AC的接口状态进行监控管理。
· AC在出现故障时能主动向NMS发送Trap报文。
· NMS与AC建立SNMP连接时需要认证,认证模式为MD5,认证密码为authkey。NMS与AC之间传输的SNMP报文需要加密,加密模式为DES56,加密密码为prikey。
图11-21 SNMP v3配置组网图
步骤1: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SNMP”,默认进入“设置”页签的页面。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中SNMP“开启”前的单选按钮。
· 设置SNMP版本为“v3”。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2) 配置SNMP视图。
步骤1:单击“视图”页签。
步骤2:单击<新建>按钮。
步骤3:如下图所示,输入视图名称为“view1”。
图11-23 新建SNMP视图(一)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进入SNMP视图规则的配置页面。
步骤5: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输入MIB子树OID为“interfaces”。
· 单击<添加>按钮。
步骤6:单击<确定>按钮,弹出配置进度对话框。
步骤7:看到配置成功的提示后,单击对话框中的<关闭>按钮完成操作。
图11-24 新建SNMP视图(二)
步骤1:单击“组”页签。
步骤2:单击<新建>按钮。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输入组名称为“group1”。
· 选择只读视图为“view1”。
· 选择读写视图为“view1”。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4) 配置SNMP用户。
步骤1:单击“用户”页签。
步骤2:单击<新建>按钮。
步骤3: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输入用户名称为“user1”。
· 选择用户所在组为“group1”。
· 选择认证模式为“MD5”。
· 输入认证密码和确认认证密码为“authkey”。
· 选择加密模式为“DES56”。
· 输入加密密码和确认加密密码为“prikey”。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5) 开启Agent发送SNMP Trap消息功能。
步骤1:单击“Trap”页签。
步骤2:如下图所示,选中“使能SNMP Trap”前的复选框。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11-27 开启Agent发送SNMP Trap消息功能
(6) 配置SNMP Trap消息的目标主机。
步骤1:在“Trap”页面单击<新建>按钮。
步骤2:进行如下配置,如下图所示。
· 选择目的IP地址类型为“IPv4/域名”,输入目的IP地址为“1.1.1.2”。
· 输入安全名称为“user1”。
· 选择安全模型为“v3”。
· 选择安全级别为“既认证又加密”。
步骤3: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图11-28 新建SNMP Trap消息的目标主机
NMS侧的配置必须和Agent侧保持一致,否则无法进行相应操作。
设置NMS使用的SNMP版本为SNMPv3,用户名为user1,启用认证和加密功能,认证模式为MD5,认证密码为authkey,加密模式为DES56,加密密码为prikey。具体配置请参考NMS的相关手册。
· 通过以上配置,NMS可以和AC建立SNMP连接,能够通过MIB节点查询、设置AC上某些参数的值。
· 对在AC上某个空闲的接口执行关闭/开启操作,NMS上将看到相应的Trap信息。
通过使用以太网接口环回测试工具,用户可以检验以太网接口能否正常工作。测试时接口将不能正常转发数据包。以太网接口环回测试功能包括内部环回测试和外部环回测试。
· 内部环回测试是在交换芯片内部建立自环,用以定位芯片内与该端口相关的功能是否出现故障。
· 外部环回测试是在以太网接口上接一个自环头,从接口发出的报文通过自环头又环回到该接口,并被该接口接收。用以定位该端口的硬件功能是否出现故障。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环回测试”,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3) 单击<测试>按钮开始执行环回测试。
(4) 环回测试结束后,在“测试结果”框中查看环回测试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图12-2 环回测试结果(以内环测试为例)
(1) 端口物理关闭状态下可以进行内部环回测试,但不能进行外部环回测试。手工关闭时,则不能进行内部和外部环回测试。
· 配置OAP单板的管理IP地址前,必须在OAP单板侧配置相同的IP地址,否则,NMS不能通过该管理IP地址访问OAP单板。
· 本特性的支持情况与设备型号相关,请参见“特性差异列表”的“特性差异情况”部分的介绍。
在OAA架构中,设备主体和OAP单板集成在一个框架内,作为一台设备协同工作。然而,对于基于snmp UDP Domain的网络管理服务器(NMS)来说,设备主体和OAP单板分别是独立的SNMP Agent。从物理角度看,两个SNMP Agent在同一被管理对象上;从逻辑角度看,两个SNMP Agent分属于两个不同的系统,各自独立管理本设备/单板上的MIB对象。当使用NMS对设备主体和OAP单板在同一界面进行管理时,必须先获取各个独立SNMP Agent的管理IP地址以及SNMP Agent之间的链接关系,才能访问SNMP Agent。可以通过WEB界面配置OAP单板的管理IP地址。
(1) 在导航栏中选择“设备 > OAP管理”,进入如下图所示的页面。
图13-1 OAP管理
(2) 配置管理IP地址,详细配置如下表所示。
表13-1 配置管理IP地址
配置项 |
说明 |
管理IP地址 |
配置OAP单板的管理IP地址 |
(3) 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操作。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