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以太网链路聚合命令
本章节下载: 04-以太网链路聚合命令 (667.93 KB)
目 录
1.1.6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1.1.7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path
1.1.8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1.1.9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
1.1.10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troubleshooting
1.1.11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1.1.12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1.13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1.14 interface schannel-bundle
1.1.17 lacp default-selected-port disable
1.1.27 lacp transparent enable
1.1.28 link-aggregation auto-aggregation enable
1.1.29 link-aggregation bfd ipv4
1.1.30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algorithm
1.1.31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inm
1.1.32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ode
1.1.33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offset
1.1.34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seed
1.1.35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tunnel
1.1.36 link-aggregation ignore speed
1.1.37 link-aggregation ignore vlan
1.1.38 link-aggregation lacp isolate
1.1.39 link-aggregation lacp traffic-redirect-notification enable
1.1.40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ignore
1.1.41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1.1.42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local-first
1.1.43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port
1.1.44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subnet
1.1.45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vlan
1.1.47 link-aggregation port-priority
1.1.48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aximum
1.1.49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inimum
1.1.54 port lacp system-priority
1.1.56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1.58 reset counters interface
1.1.61 traffic-statistic enable
bandwidth命令用来配置接口的期望带宽。
undo bandwidth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bandwidth bandwidth-value
undo bandwidth
【缺省情况】
接口的期望带宽=接口的波特率÷1000(kbps)。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子接口视图
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bandwidth-value:表示接口的期望带宽,取值范围为1~400000000,单位为kbps。
【使用指导】
期望带宽供业务模块使用,不会对接口实际带宽造成影响。
【举例】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的期望带宽为10000kbps。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bandwidth 10000
default命令用来恢复聚合接口的缺省配置。
【命令】
default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子接口视图
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接口下的某些配置取消后,会对现有功能产生影响,建议您在执行该命令前,完全了解其对网络产生的影响。
您可以在执行default命令后通过display this命令确认执行效果。对于未能成功恢复缺省的配置,建议您查阅相关功能的命令手册,手工执行恢复该配置缺省情况的命令。如果操作仍然不能成功,您可以通过设备的提示信息定位原因。
【举例】
# 将二层聚合接口1恢复为缺省配置。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default
description命令用来配置接口的描述信息。
undo description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description text
undo description
【缺省情况】
接口的描述信息为“接口名 Interface”,比如接口Bridge-Aggregation1的缺省描述信息为:Bridge-Aggregation1 Interface。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子接口视图
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text:表示接口的描述信息,为1~255个字符的字符串,区分大小写。
【举例】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的描述信息为“connect to the lab”。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description connect to the lab
display interface命令用来显示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命令】
display interface [ { bridge-aggregation | route-aggregation | schannel-bundle } [ interface-number ] ] [ brief [ description | down ] ]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参数】
bridge-aggregation:显示二层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route-aggregation:显示三层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schannel-bundle:显示S通道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interface-number:表示聚合接口的编号,取值范围为已创建的聚合接口的编号。
brief:显示接口的概要信息。如果未指定该参数,将显示接口的详细信息。
description:用来显示用户配置的接口的全部描述信息。如果某接口的描述信息超过25个字符,不指定该参数时,只显示描述信息中的前25个字符,超出部分不显示;指定该参数时,可以显示全部描述信息。
down:显示当前物理状态为down的接口的信息以及down的原因。不指定该参数时,将不会根据接口物理状态来过滤显示信息。
【使用指导】
如果未指定聚合接口的类型,将显示设备支持的所有接口的相关信息。
如果指定了聚合接口的类型而未指定聚合接口编号,将显示所有已创建的该类型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举例】
# 显示二层聚合接口1的详细信息。
<Sysname> display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Bridge-Aggregation1
Current state: UP
Line protocol state: UP
IP packet frame type: Ethernet II, hardware address: 000f-e207-f2e0
Description: Bridge-Aggregation1 Interface
Bandwidth: 1000 kbps
Unknown-speed mode, unknown-duplex mode
Link speed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link duplex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PVID: 1
Port link-type: Access
Tagged VLANs: None
UnTagged VLANs: 1
Last clearing of counters: Never
Last 300 seconds input: 6900 packets/sec 885160 bytes/sec 0%
Last 300 seconds output: 3150 packets/sec 404430 bytes/sec 0%
Input (total): 5364747 packets, 686688416 bytes
2682273 unicasts, 1341137 broadcasts, 1341337 multicasts, 0 pauses
Input (normal): 5364747 packets, 686688416 bytes
2682273 unicasts, 1341137 broadcasts, 1341337 multicasts, 0 pauses
Input: 0 input errors, 0 runts, 0 giants, 0 throttles
0 CRC, 0 frame, 0 overruns, - aborts
- ignored, - parity errors
Output (total): 1042508 packets, 133441832 bytes
1042306 unicasts, 0 broadcasts, 202 multicasts, - pauses
Output (normal): 1042508 packets, 133441832 bytes
1042306 unicasts, 0 broadcasts, 202 multicasts, 0 pauses
Output: 0 output errors, - underruns, - buffer failures
0 aborts, 0 deferred, 0 collisions, 0 late collisions
- lost carrier, - no carrier
# 显示三层聚合接口1的详细信息。
<Sysname> display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Route-Aggregation1
Current state: UP
Line protocol state: UP
Description: Route-Aggregation1 Interface
Bandwidth: 1000 kbps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1500
Internet protocol processing: Disabled
IP packet frame type: Ethernet II, hardware address: 0000-0000-0000
IPv6 packet frame type: Ethernet II, hardware address: 0000-0000-0000
Link speed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link duplex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Last clearing of counters: Never
Last 300 seconds input rate: 0 bytes/sec, 0 bits/sec, 0 packets/sec
Last 300 seconds output rate: 0 bytes/sec, 0 bits/sec, 0 packets/sec
0 packets input, 0 bytes, 0 drops
0 packets output, 0 bytes, 0 drops
# 显示S通道聚合接口1的详细信息。
<Sysname> display interface schannel-bundle 1
Schannel-Bundle1
Current state: DOWN
IP packet frame type: Ethernet II, hardware address: 8416-3d70-0100
Description: Schannel-Bundle1 Interface
Unknown-speed mode, unknown-duplex mode
Link speed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link duplex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PVID: 1
Port link-type: Access
Tagged VLANs: None
Untagged VLANs: 1
Last clearing of counters: Never
Last 300 seconds input: 0 packets/sec 0 bytes/sec -%
Last 300 seconds output: 0 packets/sec 0 bytes/sec -%
Input (total): 0 packets, 0 bytes
0 unicasts, 0 broadcasts, 0 multicasts, 0 pauses
Input (normal): 0 packets, 0 bytes
0 unicasts, 0 broadcasts, 0 multicasts, 0 pauses
Input: 0 input errors, 0 runts, 0 giants, 0 throttles
0 CRC, 0 frame, 0 overruns, 0 aborts
0 ignored, 0 parity errors
Output (total): 0 packets, 0 bytes
0 unicasts, 0 broadcasts, 0 multicasts, 0 pauses
Output (normal): 0 packets, 0 bytes
0 unicasts, 0 broadcasts, 0 multicasts, 0 pauses
Output: 0 output errors, 0 underruns, 0 buffer failures
0 aborts, 0 deferred, 0 collisions, 0 late collisions
0 lost carrier, 0 no carrier
# 显示二层聚合接口1的概要信息。
<Sysname> display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brief
Brief information on interfaces in bridge mode:
Link: ADM - administratively down; Stby - standby
Speed: (a) – auto
Duplex: (a)/A - auto; H - half; F - full
Type: A - access; T - trunk; H - hybrid
Interface Link Speed Duplex Type PVID Description
BAGG1 DOWN auto A A 1
# 显示三层聚合接口1的概要信息。
<Sysname> display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brief
Brief information on interfaces in route mode:
Link: ADM - administratively down; Stby - standby
Protocol: (s) - spoofing
Interface Link Protocol Primary IP Description
RAGG1 UP UP --
# 显示S通道聚合接口1的概要信息。
<Sysname> display interface schannel-bundle 1 brief
Brief information on interfaces in bridge mode:
Link: ADM - administratively down; Stby - standby
Speed: (a) – auto
Duplex: (a)/A - auto; H - half; F - full
Type: A - access; T - trunk; H - hybrid
Interface Link Speed Duplex Type PVID Description
SCH-B1 UP -- -- A 1
表1-1 display interface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Bridge-Aggregation1 |
二层聚合接口名 |
Route-Aggregation1 |
三层聚合接口名 |
Schannel-Bundle1 |
S通道聚合接口名 |
Current state |
接口的状态: · Administratively DOWN:表示该接口已被shutdown命令关闭,其管理状态为关闭 · DOWN:表示该接口的管理状态为开启,但其物理状态为关闭(可能由于没有物理连线或线路故障) · UP:表示该接口的管理状态和物理状态均为开启 |
IP packet frame type |
IPv4报文帧格式 |
IPv6 packet frame type |
IPv6报文帧格式 |
hardware address |
接口的MAC地址 |
Description |
接口的描述信息 |
Bandwidth |
接口的期望带宽值,当该参数的取值为0时,不显示该参数 |
Unknown-speed mode, unknown-duplex mode |
接口的速率和双工模式均未知 |
Link speed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link duplex type is autonegotiation |
接口的速率和双工模式都是通过自协商确定的 |
PVID |
接口缺省VLAN的编号 |
Port link-type |
接口的链路类型,取值可能为access、trunk或hybrid |
Tagged VLANs |
通过该接口后携带Tag的VLAN |
Untagged VLANs |
通过该接口后不再携带Tag的VLAN |
Last clearing of counters |
最后一次使用reset counters interface命令清除接口统计信息的时间。如果从设备启动一直没有执行reset counters interface命令清除过该接口下的统计信息,则显示Never |
Last 300 seconds input rate |
接口在最近300秒接收报文的平均速率 |
Last 300 seconds output rate |
接口在最近300秒发送报文的平均速率 |
Input/Output (total) |
接口接收/发送的全部报文的统计值 |
Input/Output (normal) |
接口接收/发送的正常报文的统计值 |
Line protocol state |
接口数据链路层协议状态: · UP · DOWN |
Maximum transmission unit |
接口的最大传输单元 |
Internet protocol processing: Disabled |
接口未配置IP地址,不能处理IP报文 |
Internet address: ip-address/mask-length (Type) |
接口IP地址。Type表示地址获取方式,取值如下: · Primary:手动配置的主地址 · Sub:手动配置的从地址。当配置了主地址时,仅显示主地址;仅配置从地址时,才显示本信息 · DHCP-allocated:通过DHCP获取的IP地址,详细介绍请参见“三层技术-IP业务配置指导”中的“DHCP” · Unnumbered:借用其他接口的IP地址 |
Brief information on interfaces in route mode |
三层接口的概要信息 |
Brief information on interfaces in bridge mode |
二层接口的概要信息 |
Link: ADM - administratively down; Stby - standby |
接口的物理连接状态: · ADM:表示该接口已被管理员通过shutdown命令关闭,在该接口下执行undo shutdown命令才能恢复其物理状态 · Stby:表示该接口是一个处于Standby状态的备份接口 |
Speed: (a) - auto |
如果某接口的Speed属性值为“(a)”,则表示该接口的速率是通过自动协商获取的 如果某接口的Speed属性值为“auto”,则表示该接口的速率是通过自动协商获取的,但协商还未开始 |
Duplex: (a)/A - auto; H - half; F - full |
接口的双工模式: · (a)/A:表示双工模式都是通过自协商确定的 · H:表示双工模式为半双工 · F:表示双工模式为全双工 |
Type: A - access; T - trunk; H - hybrid |
接口的链路类型: · A:表示Access类型 · H:表示Hybrid类型 · T:表示Trunk类型 |
Protocol: (s) - spoofing |
如果某接口的Protocol属性值中带有“(s)”字符串,则表示该接口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状态显示为UP,但实际可能没有对应的链路,或者对应的链路不是永久存在而是按需建立的 |
Interface |
接口名称的缩写 |
Link |
接口物理连接状态,取值为: · UP:表示接口物理上是连通的 · DOWN:表示接口物理上是不通的 · ADM:表示接口被管理员通过shutdown命令关闭,需要执行undo shutdown命令才能恢复接口本身的物理状态 |
Speed |
接口的速率(单位为bps) |
Duplex |
接口的双工模式 |
Type |
接口的链路类型 · A:表示Access链路类型 · H:表示Hybrid链路类型 · T:表示Trunk链路类型 |
Protocol |
接口数据链路层协议状态,取值为: · UP:表示接口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状态为开启 · DOWN:表示接口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状态为关闭 · UP(s):表示接口的数据链路层协议状态显示为UP,但实际可能没有对应的链路,或者对应的链路不是永久存在而是按需建立的 |
Primary IP |
接口的主IP地址 |
Cause |
接口物理连接状态为down的原因 |
display lacp system-id命令用来显示本端系统的设备ID。
【命令】
display lacp system-id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使用指导】
使用lacp system-priority命令可以改变系统的LACP优先级,但通过该命令输入的是十进制的优先级数值。而当使用display lacp system-id命令显示时,系统会自动将其转换为十六进制的优先级数值。
【举例】
# 显示本端系统的设备ID。
<Sysname> display lacp system-id
Actor System ID: 0x8000, 0000-fc00-6504
表1-2 display lacp system-id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Actor System ID: 0x8000, 0000-fc00-6504 |
本端系统的设备ID(由系统的LACP优先级和系统的MAC地址共同构成):系统的LACP优先级为0x8000,系统的MAC地址为0000-FC00-6504 |
· lacp system-priority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命令用来显示全局或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命令】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 interface [ { bridge-aggregation | route-aggregation | schannel-bundle } interface-number ] ]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参数】
bridge-aggregation:显示二层聚合接口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route-aggregation:显示三层聚合接口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schannel-bundle:显示S通道聚合接口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interface-number:聚合接口的编号。必须是当前已经创建的聚合接口编号。
【使用指导】
如果未指定参数interface,则显示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如果仅指定参数interface而未指定具体的聚合接口类型,则显示所有聚合接口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只有在设备上创建了二层聚合接口、三层聚合接口或S通道聚合接口之后,才能指定bridge-aggregation、route-aggregation或schannel-bundle参数。
【举例】
# 显示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缺省情况)。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MAC-in-MAC traffic load-sharing mode:
Outer (default)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algorithm:
5 (default)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offset:
0 (default)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seed:
0x0 (default)
Tunneled traffic load-sharing mode:
Outer (default)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Layer 2 traffic: destination-mac address, source-mac address
ethernet-type
Layer 3 traffic: destination-ip address, source-ip address
destination-port, source-port
ip-protocol
# 显示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非缺省情况)。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MAC-in-MAC traffic load-sharing mode:
Inner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algorithm:
2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offset:
3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seed:
0x3ff
Tunneled traffic load-sharing mode:
Inner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mac address, source-mac address
# 显示二层聚合接口1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缺省情况)。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Bridge-Aggregation1 load-sharing mode:
Layer 2 traffic: destination-mac address, source-mac address
ethernet-type
Layer 3 traffic: destination-ip address, source-ip address
destination-port, source-port
ip-protocol
# 显示二层聚合接口1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非缺省情况)。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Bridge-Aggregation10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mac address, source-mac address
# 显示S通道聚合接口1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缺省情况)。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interface schannel-bundle 1
Schannel-Bundle1 load-sharing mode:
Layer 2 traffic: packet type-based sharing
Layer 3 traffic: packet type-based sharing
# 显示S通道聚合接口1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非缺省情况)。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interface schannel-bundle 1
Schannel-Bundle1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mac address source-mac address
表1-3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MAC-in-MAC traffic load-sharing mode |
全局采用的MAC-in-MAC报文负载分担方式: · 缺省情况下显示:minm (default) · 非缺省情况下显示:用户配置后采用的MAC-in-MAC报文负载分担方式 |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algorithm |
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HASH算法: · 缺省情况下显示:algorithm-number (default) · 非缺省情况下显示:用户配置后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HASH算法 |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offset |
聚合负载分担计算结果的偏移量: · 缺省情况下显示:offset-value (default) · 非缺省情况下显示:用户配置后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HASH Key偏移量 |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seed |
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HASH SEED · 缺省情况下显示:seed-number (default) · 非缺省情况下显示:用户配置后采用的聚合负载HASH SEED |
Tunneled traffic load-sharing mode |
对隧道报文采用的负载分担方式: · 缺省情况下显示:tunnel (default) · 非缺省情况下显示:用户配置后采用的Tunnel报文负载分担方式 |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
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缺省情况下显示:二层报文、三层报文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非缺省情况下显示:用户配置后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Bridge-Aggregation1 load-sharing mode |
二层聚合接口1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缺省情况下显示: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非缺省情况下显示:用户配置后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Route-Aggregation1 load-sharing mode |
三层聚合接口1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缺省情况下显示: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非缺省情况下显示:用户配置后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Schannel-Bundle1 load-sharing mode |
S通道聚合接口1所对应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缺省情况下显示: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非缺省情况下显示:用户配置后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Layer 2 traffic: packet type-based sharing |
二层报文缺省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按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IP报文协议值及TCP/UDP端口号的组合进行负载分担 |
Layer 3 traffic: packet type-based sharing |
三层报文缺省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按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以太网帧类型、VLAN Tag、Mod ID及端口号的组合进行负载分担 |
destination-mac address, source-mac address |
用户配置后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按照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进行负载分担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path命令用来显示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的选路信息。
【命令】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path interface { bridge-aggregation | route-aggregation | schannel-bundle } interface-number ingress-port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route ] { { destination-ip ip-address | destination-ipv6 ipv6-address } | { source-ip ip-address | source-ipv6 ipv6-address } | destination-mac mac-address | destination-port port-id | ethernet-type type-number | ip-protocol protocol-id | source-mac mac-address | source-port port-id | vlan vlan-id } *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参数】
bridge-aggregation:显示二层聚合接口相关信息。
route-aggregation:显示三层聚合接口相关信息。
schannel-bundle:显示S通道聚合接口相关信息。
interface-number:聚合接口的编号。取值范围为已创建的聚合接口的编号。
ingress-port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指定报文入接口。interface-type表示接口类型,只能指定物理接口。interface-number表示接口编号。
route:显示进行三层转发的报文的选路信息。不指定该参数时,显示进行二层转发的报文的选路信息。
destination-ip ip-address:显示指定目的IPv4地址的报文的选路信息。
destination-ipv6 ipv6-address:显示指定目的IPv6地址的报文的选路信息。
source-ip ip-address:显示指定源IPv4地址的报文的选路信息。
source-ipv6 ipv6-address:显示指定源IPv6地址的报文的选路信息。
destination-mac mac-address:显示指定目的MAC地址的报文的选路信息,mac-address的格式为H-H-H。
destination-port port-id:显示指定目的端口的报文的选路信息,port-id表示端口号,取值范围为1~65535。
ethernet-type type-number:以太网层封装类型,type-number表示封装类型的编号,取值范围为1~65535。
ip-protocol protocol-id:显示指定IP协议类型的报文的选路信息。protocol-id表示协议号,取值范围为0~255。
source-mac mac-address:显示指定源MAC地址的报文的选路信息,mac-address的格式为H-H-H。
source-port port-id:显示指定源端口的报文的选路信息,port-id表示端口号,取值范围为1~65535。
vlan vlan-id:显示指定VLAN的报文的选路信息。vlan-id的取值范围为1~4094。
【使用指导】
执行本命令时指定的参数需要与聚合组报文所携带的字段一一对应,否则显示信息不准确。
通过本命令可以显示聚合组内报文选择物理出接口时所使用的参数。
显示聚合组内指定特征报文的物理出接口时,本命令指定的参数不一定会被显示。例如通过本命令指定的参数为目的MAC地址和目的IP地址,但是通过目的MAC地址就可以找到报文的出接口,则在计算选路信息时实际使用的参数中不显示目的IP地址。
选择报文出接口时需要使用的参数,本命令没有指定,则取设备的缺省值。如果没有缺省值,则按照0处理。
本命令只对逐流的负载分担和按照报文类型的负载分担有效,使用逐包的负载分担时不建议使用本命令获取选路信息。
本命令行的参数输入需要和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命令显示的配置参数相匹配。如不匹配,则显示的聚合选路信息可能跟实际不一致。
【举例】
# 显示特征为入接口Ten-GigabitEthernet1/0/1,目的MAC地址0000-fc00-0001,源MAC地址0000-fc00-0002,源IP地址10.100.0.2,目的IP地址10.100.0.1,VLAN Tag为20,IP协议号为253的报文指定出聚合接口Bridge-Aggregation 1时,进行二层转发选择的物理出端口信息。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path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ingress-port ten-gigabitethernet 1/0/1 destination-mac 0000-fc00-0001 source-mac 0000-fc00-0002 vlan 20 ethernet-type 2048 source-ip 10.100.0.2 destination-ip 10.100.0.1 ip-protocol 253
Load sharing mode: packet type-based sharing
Unspecified parameters are set to 0.
Load-sharing parameters:
Ethernet type: 0x0800
Ingress port:Ten-GigabitEthernet1/0/1
Destination MAC: 0000-fc00-0001
Source MAC: 0000-fc00-0002
Destination IP: 10.100.0.1
Source IP: 10.100.0.2
IP protocol: 253
VLAN: 20
Egress port: Ten-GigabitEthernet1/0/3
表1-4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path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Load sharing mode: |
聚合组采用的负载分担类型: · destination-mac:按照目的MAC地址负载分担 · source-mac:按照源MAC地址负载分担 · destination-ip:按照目的IP地址负载分担 · source-ip:按照源IP地址负载分担 · destination-port:按照目的端口负载分担 · source-port:按照源端口负载分担 · mpls-label1:按照MPLS报文第一层标签负载分担 · mpls-label2:按照MPLS报文第二层标签负载分担 · ingress-port:按照入端口负载分担 · packet type-based sharing:按照报文类型自动选择负载分担类型,如果没有配置负载分担类型也显示此值 |
Unspecified parameters are set to 0 |
未指定的参数默认值为0 |
Load sharing parameters |
计算选路信息时实际使用的参数 |
Ingress port |
报文入接口 |
Ethernet type |
报文以太网封装类型 |
Destination MAC |
报文目的MAC地址 |
Source MAC |
报文源MAC地址 |
Destination IP |
报文目的IP |
Source IP |
报文源IP |
Destination port |
报文目的端口 |
Source port |
报文源端口 |
IP protocol |
报文IP协议类型 |
VLAN |
报文所属VLAN |
Egress port |
根据报文特征所选择的路径,如果找不到出端口显示“N/A” |
【相关命令】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命令用来显示成员端口上链路聚合的详细信息。
【命令】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 interface-list | auto ]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参数】
interface-list:成员端口列表,表示一个或多个成员端口。表示方式为interface-list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1 [ to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2 ]。其中,interface-type为接口类型,interface-number1和interface-number2为接口编号。interface-number2的值要大于等于interface-number1的值。
auto:显示所有半自动聚合成员端口的链路聚合的详细信息。
【使用指导】
由于静态聚合组无法获知对端信息,因此静态聚合组只显示本端的端口编号、端口优先级和操作Key的值。
【举例】
# 显示静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Ten-GigabitEthernet1/0/1上链路聚合的详细信息。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ten-gigabitethernet 1/0/1
Flags: A -- LACP_Activity, B -- LACP_Timeout, C -- Aggregation,
D -- Synchronization, E -- Collecting, F -- Distributing,
G -- Defaulted, H -- Expired
Ten-GigabitEthernet1/0/1:
Aggregat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1
Port Number: 1
Port Priority: 32768
Oper-Key: 1
# 显示动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Ten-GigabitEthernet1/0/2上链路聚合的详细信息。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ten-gigabitethernet 1/0/2
Flags: A -- LACP_Activity, B -- LACP_Timeout, C -- Aggregation,
D -- Synchronization, E -- Collecting, F -- Distributing,
G -- Defaulted, H -- Expired
Ten-GigabitEthernet1/0/2:
Aggregat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10
Local:
Port Number: 2
Port Priority: 32768
Oper-Key: 2
Flag: {ACDEF}
Remote:
System ID: 0x8000, 000f-e267-6c6a
Port Number: 26
Port Priority: 32768
Oper-Key: 2
Flag: {ACDEF}
Received LACP Packets: 5 packet(s)
Illegal: 0 packet(s)
Sent LACP Packets: 7 packet(s)
# 显示动态聚合组内所有半自动聚合的成员端口上链路聚合的详细信息。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auto
Flags: A -- LACP_Activity, B -- LACP_Timeout, C -- Aggregation,
D -- Synchronization, E -- Collecting, F -- Distributing,
G -- Defaulted, H -- Expired
Ten-GigabitEthernet1/0/3:
Preference Aggregation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11
Aggregat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11
Local:
Port Number: 3
Port Priority: 32768
Oper-Key: 1
Flag: {ACDEF}
Remote:
System ID: 0x8000, a057-75a2-0100
Port Number: 3
Port Priority: 32768
Oper-Key: 1
Flag: {ACDEF}
Received LACP Packets: 3 packet(s)
Illegal: 0 packet(s)
Sent LACP Packets: 6 packet(s)
表1-5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Flags |
LACP协议的状态标识,长度为1字节,该字节自低位至高位分别以英文字母A~H表示,某一位为1时打印出对应的英文字母,为0时不打印对应的英文字母。各标志位的含义如下: · A:LACP是否开启标志。1表示开启;0表示关闭 · B:LACP长/短超时标志。1表示短超时;0表示长超时 · C:发送端认为本成员端口所在链路是否可聚合。1表示是;0表示否 · D:发送端认为本成员端口所在链路是否处于同步状态。1表示是;0表示否 · E:发送端认为本成员端口所在链路是否处于收集状态。1表示是;0表示否 · F:发送端认为本成员端口所在链路是否处于分发状态。1表示是;0表示否 · G:发送端的接收状态机是否处于默认状态。1表示是;0表示否 · H:发送端的接收状态机是否处于超时状态。1表示是;0表示否 |
Aggregate Interface |
本成员端口所属的聚合接口 |
Preferred Aggregate Interface |
半自动聚合优先选择加入的聚合口 |
Local |
本端信息 |
Port Number |
端口的编号 |
Port Priority |
端口优先级 |
Oper-key |
操作Key的值 |
Flag |
LACP协议的状态标志值 |
Remote |
对端信息 |
System ID |
设备ID(由系统的LACP优先级和系统的MAC地址共同构成) |
Received LACP Packets |
收到的LACP报文总数 |
Illegal |
非法报文的总数 |
Sent LACP Packets |
发出的LACP报文总数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命令用来显示所有聚合组的摘要信息。
【命令】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使用指导】
由于静态聚合组无法获知对端信息,因此静态聚合组的对端信息显示为None,并不代表对端系统的实际信息。
【举例】
# 显示所有聚合组的摘要信息。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
Aggregate Interface Type:
BAGG -- Bridge-Aggregation, BLAGG –- Blade-Aggregation, RAGG -- Route-Aggregation, SCH-B – Schannel-Bundle
Aggregation Mode: S -- Static, D -- Dynamic
Loadsharing Type: Shar -- Loadsharing, NonS -- Non-Loadsharing
Actor System ID: 0x8000, 000f-e267-6c6a
AGG AGG Partner ID Selected Unselected Individual Share
Interface Mode Ports Ports Ports Type
--------------------------------------------------------------------------------
RAGG10 S None 1 0 0 NonS
BAGG20 D 0x8000,00e0-fcff-ff01 2 0 0 Shar
SCH-B1 S None 0 0 0 Shar
表1-6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summary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Aggregate Interface Type |
聚合接口类型: · BAGG:表示二层聚合接口 · RAGG:表示三层聚合接口 · SCH-B:表示S通道聚合接口 |
Aggregation Mode |
聚合组类型: · S:表示静态聚合 · D:表示动态聚合 |
Loadsharing Type |
负载分担类型: · Shar:表示负载分担类型 · NonS:表示非负载分担类型 |
Actor System ID |
本端的设备ID(由系统的LACP优先级和系统的MAC地址共同构成) |
AGG Interface |
聚合接口的类型和编号 |
AGG Mode |
聚合组的类型 |
Partner ID |
对端的设备ID(由系统的LACP优先级和系统的MAC地址共同构成) |
Selected Ports |
处于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数量 |
Unselected Ports |
处于非选中状态的成员端口数量 |
Individual Ports |
处于独立状态的成员端口数量 |
Share Type |
负载分担类型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troubleshooting命令用来显示聚合组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及原因。
【命令】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troubleshooting [ { bridge-aggregation | route-aggregation | schannel-bundle } [ interface-number ] ]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参数】
bridge-aggregation:显示二层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route-aggregation:显示三层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schannel-bundle:显示S通道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interface-number:表示聚合接口的编号,取值范围为已创建的聚合接口的编号。
【使用指导】
如果未指定聚合接口的类型,将显示设备支持的所有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如果仅指定了聚合接口的类型,将显示所有已创建的该类型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只有在设备上创建了二层、三层或S通道聚合接口之后,才能指定bridge-aggregation或route-aggregation或schannel-bundle参数。
【举例】
# 显示所有聚合组的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及原因。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troubleshooting
Aggregat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2
Member ports:
XGE1/0/2
Status: Selected
XGE1/0/3
Status: Unselected
Reason: The physical or line protocol state of the port is down
Advice: Check the connection
表1-7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troubleshooting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Aggregate interface |
聚合接口名称 |
Member ports |
聚合组成员端口信息 |
Status |
端口状态: · Selected:处于选中状态 · Unselected:处于非选中状态 |
Reason |
成员端口未选中原因,具体内容请参见表1-8 |
Advice |
解决建议,具体内容请参见表1-9 |
字段 |
描述 |
The number of Selected ports had reached the upper limit |
聚合组内选中端口数量已经到达上限 |
Hardware resources were not enough |
硬件资源耗尽 |
The number of Selected ports was below the lower limit |
聚合组内选中端口数量没有达到最小选中端口数 |
The link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 of the port was incorrect |
端口自身配置错误使端口未选中 |
The link aggregation configuration of its peer port was incorrect |
对端端口配置错误导致本端端口未选中 |
The physical or line protocol state of the port was down |
端口物理层或链路层处于DOWN状态 |
The port's hardware restriction prevented it from being Selected |
端口硬件限制 |
The speed configuration of the port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reference port |
端口速率与参考端口不一致导致非选中 |
The duplex mode of the port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reference port |
端口双工模式与参考端口不一致导致非选中 |
The port and the aggregate interface had different attribute configurations |
属性类配置与聚合接口配置不一致 |
The BFD session state of the port was down |
端口的BFD会话DOWN |
No LACPDU was received by the reference port |
参考端口未收到LACPDU |
The reference port received its own LACPDUs |
参考端口收到自己的LACPDU |
The link of the port was not aggregatable |
端口所在链路不可聚合 |
The link of the peer port was not aggregatable |
对端端口所在链路不可聚合 |
The card that hosts the port was absent |
端口所在单板被拔出 |
The port's operational key was invalid |
无效操作Key |
Link-aggregation traffic redirection was triggered on the local port |
本端触发聚合重定向功能 |
The port had not received LACPDUs |
成员端口未收到LACPDU |
The operational key of the peer port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reference port |
对端操作Key与参考端口不一致 |
Link-aggregation traffic redirection was triggered on the peer port |
对端触发聚合重定向功能 |
The system MAC address of the peer port wa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peer port for the reference port |
对端系统MAC地址与参考端口的对端端口不一致 |
The peer port did not have the Synchronization flag |
对端成员端口所在链路未处于同步状态 |
The port was in Standby state |
端口处于standby状态 |
The speed of the port was different than the member ports of the peer M-LAG interface |
同一M-LAG组的M-LAG接口的速率不同 |
The system priority of the peer port was different than the other peer ports for the M-LAG group to which this aggregate interface belongs |
同一M-LAG组的M-LAG接口的系统优先级不同 |
The system MAC address of the peer port was different than the other peer ports for the M-LAG group to which this aggregate interface belongs |
同一M-LAG组的M-LAG接口的系统MAC不同 |
The operational key of the peer port was different than the other peer ports for the M-LAG group to which this aggregate interface belongs |
同一M-LAG组的M-LAG接口的操作key不同 |
Link-aggregation lacp isolate is configured |
开启聚合流量隔离功能 |
字段 |
描述 |
Modify the aggregation group configuration |
修改聚合组配置 |
Release resources |
释放资源 |
Modify port configuration |
修改端口配置 |
Modify peer port configuration |
修改对端端口配置 |
Check the connection |
检查端口之间的链路 |
Use another port |
更换端口 |
Change the port rate to b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reference port |
修改端口速率与参考端口一致 |
Change the port duplex mode to b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reference port |
修改端口双工模式与参考端口一致 |
Change the port attribute configuration to b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aggregate interface |
修改端口属性类配置和聚合组一致 |
Check the link that conveys the BFD session |
检查BFD会话所在链路,解决链路故障 |
Check whether the peer sends LACPDUs correctly |
检查对端是否发送LACPDU |
Check whether the device has a loop |
检查设备是否存在环路 |
Make sure the card that hosts the port is installed |
检查接口所在板已插入 |
Check whether the port sends LACPDUs correctly |
检查本端是否发送LACPDU |
Change the peer system MAC address to be the same as that of the reference port |
修改对端系统MAC地址与参考端口一致 |
Check the LACPDUs sent by the peer |
检查对端发送的LACPDU |
Please check the aggregation state of member ports in a few minutes |
等待一段时间再查看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 |
Check the configuration |
检测聚合相关配置 |
N/A |
无需处理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命令用来显示已有聚合接口所对应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命令】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 { bridge-aggregation | route-aggregation | schannel-bundle } [ interface-number ] ] [ all-configuration ]
【视图】
任意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network-operator
【参数】
bridge-aggregation:显示二层聚合接口所对应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route-aggregation:显示三层聚合接口所对应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schannel-bundle:显示S通道聚合接口所对应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interface-number:聚合接口的编号。必须是当前已经创建的聚合接口编号。
all-configuration:显示聚合组的所有成员端口的信息。如果不指定本参数,显示聚合组中在位的成员端口的信息。
【使用指导】
如果未指定聚合接口的类型,将显示设备支持的所有接口的相关信息。
如果仅指定了聚合接口的类型,将显示所有已创建的该类型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只有在设备上创建了二层、三层或S通道聚合接口之后,才能指定bridge-aggregation或route-aggregation或schannel-bundle参数。
实际未加入任何聚合组的自动聚合端口不会被显示。
【举例】
# 二层聚合接口10所对应的聚合组是动态聚合组,显示该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bridge-aggregation 10
Loadsharing Type: Shar -- Loadsharing, NonS -- Non-Loadsharing
Port Status: S -- Selected, U -- Unselected, I -- Individual
Port: A -- Auto port, M -- Management port, R -- Reference port
Flags: A -- LACP_Activity, B -- LACP_Timeout, C -- Aggregation,
D -- Synchronization, E -- Collecting, F -- Distributing,
G -- Defaulted, H -- Expired
Aggregat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10
Creation Mode: Manual
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Loadsharing Type: Shar
Management VLANs: None
System ID: 0x8000, 000f-e267-6c6a
Local:
Port Status Priority Index Oper-Key Flag
XGE1/0/1 S 32768 61 2 {ACDEF}
XGE1/0/2 S 32768 62 2 {ACDEF}
XGE1/0/3 S 32768 63 2 {ACDEF}
Remote:
Actor Priority Index Oper-Key SystemID Flag
XGE1/0/1(R) 32768 111 2 0x8000, 000f-e267-57ad {ACDEF}
XGE1/0/2 32768 112 2 0x8000, 000f-e267-57ad {ACDEF}
XGE1/0/3 32768 113 2 0x8000, 000f-e267-57ad {ACDEF}
# 二层聚合接口20所对应的聚合组是静态聚合组,显示该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bridge-aggregation 20
Loadsharing Type: Shar -- Loadsharing, NonS -- Non-Loadsharing
Port Status: S -- Selected, U -- Unselected, I -- Individual
Port: A -- Auto port, M -- Management port, R -- Reference port
Flags: A -- LACP_Activity, B -- LACP_Timeout, C -- Aggregation,
D -- Synchronization, E -- Collecting, F -- Distributing,
G -- Defaulted, H -- Expired
Aggregat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20
Aggregation Mode: Static
Loadsharing Type: Shar
Management VLANs: None
Port Status Priority Oper-Key
XGE1/0/1(R) S 32768 1
XGE1/0/2 S 32768 1
XGE1/0/3 S 32768 1
# S通道聚合接口1所对应的聚合组是静态聚合组,显示该聚合组的详细信息。
<Sysname>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schannel-bundle 1
Loadsharing Type: Shar -- Loadsharing, NonS -- Non-Loadsharing
Port Status: S -- Selected, U -- Unselected, I -- Individual
Port: A -- Auto port, M -- Management port, R -- Reference port
Flags: A -- LACP_Activity, B -- LACP_Timeout, C -- Aggregation,
D -- Synchronization, E -- Collecting, F -- Distributing,
G -- Defaulted, H -- Expired
Aggregate Interface: Schannel-Bundle1
Aggregation Mode: Static
Loadsharing Type: NonS
Management VLANs: None
Port Status Priority Oper-Key
S-Ch1/0/1:1(R) S 32768 1
S-Ch1/0/1:2 S 32768 1
S-Ch1/0/1:3 S 32768 1
表1-10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命令显示信息描述表
字段 |
描述 |
Loadsharing Type |
负载分担类型: · Shar:表示负载分担类型 · NonS:表示非负载分担类型 |
Port Status |
端口状态: · Selected:表示处于选中状态 · Unselected:表示处于非选中状态 · Individual:表示处于独立状态 |
Port |
端口类型: · Auto port:表示为该端口为自动端口 · Management port:表示该端口为管理端口 · Reference port:表示该端口为参考端口 |
Flags |
LACP协议的状态标志,长度为1字节,该字节自低位至高位分别以字母A~H表示,取值为1的标志位显示为对应的字母,取值为0的标志为不显示。各标志位的含义如下: · A:LACP是否开启标志。1表示开启;0表示关闭 · B:LACP长/短超时标志。1表示短超时;0表示长超时 · C:发送端认为本成员端口所在链路是否可聚合。1表示是;0表示否 · D:发送端认为本成员端口所在链路是否处于同步状态。1表示是;0表示否 · E:发送端认为本成员端口所在链路是否处于收集状态。1表示是;0表示否 · F:发送端认为本成员端口所在链路是否处于分发状态。1表示是;0表示否 · G:发送端的接收状态机是否处于默认状态。1表示是;0表示否 · H:发送端的接收状态机是否处于超时状态。1表示是;0表示否 |
Aggregate Interface |
聚合接口的名称 |
Creation Mode |
动态聚合组的创建方式: · Auto:表示自动创建 · Manual:表示手工创建 |
Aggregation Mode |
聚合组的工作模式: · Static:表示静态聚合 · Dynamic:表示动态聚合 |
Management VLANs |
管理VLAN,未指定时显示None |
System ID |
设备ID(由系统的LACP优先级和系统的MAC地址共同构成) |
Local |
本端信息: · Port:端口的类型和编号 · Status:端口的选中/非选中/独立状态 · Priority:端口优先级 · Index:端口索引 · Oper-Key:操作Key的值 · Flag:LACP协议的状态标志值 静态聚合组只显示本端信息,显示信息中不包括Index和Flag字段 |
Remote |
对端信息: · Actor:本端的端口类型和编号,当对端端口是参考端口时,参考端口会显示在对应的本端端口上 · Priority:对端端口的端口优先级 · Index:对端端口的端口索引 · Oper-Key:对端端口的操作Key的值 · System ID:对端的设备ID · Flag:对端的LACP协议的状态标志值 |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命令用来创建二层聚合接口,并进入二层聚合接口视图。如果指定的二层聚合接口已经存在,则直接进入该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undo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命令用来删除二层聚合接口。
【命令】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undo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interface-number
【缺省情况】
不存在二层聚合接口。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interface-number:指定二层聚合接口的编号,取值范围为1~2048。
【使用指导】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同编号的二层聚合组,且该聚合组缺省工作在静态聚合模式下。
删除二层聚合接口的同时会删除其对应的二层聚合组,如果该聚合组内有成员端口,那么这些成员端口将自动从该聚合组中退出。
【举例】
#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1,并进入二层聚合接口1的视图。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命令用来创建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并进入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视图。如果指定的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已经存在,则直接进入该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视图。
undo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命令用来删除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
【命令】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 interface-number | interface-number.subnumber }
undo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 interface-number | interface-number.subnumber }
【缺省情况】
不存在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interface-number:指定三层聚合接口的编号,取值范围为1~1024。
interface-number.subnumber:指定三层聚合子接口。其中interface-number为主接口编号;subnumber为子接口编号,取值范围为1~4094。
【使用指导】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同编号的三层聚合组,且该聚合组缺省工作在静态聚合模式下。
删除三层聚合接口的同时会删除其对应的三层聚合组以及该接口下的所有聚合子接口,如果该聚合组内有成员端口,那么这些成员端口将自动从该聚合组中退出。
如果删除三层聚合子接口,则不会影响其主接口以及主接口对应的聚合组状态。
【举例】
# 创建三层聚合接口1,并进入三层聚合接口1的视图。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Sysname-Route-Aggregation1]
# 创建三层聚合子接口1.1,并进入三层聚合子接口1.1的视图。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1
[Sysname-Route-Aggregation1.1]
interface schannel-bundle命令用来创建S通道聚合接口,并进入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如果指定的S通道聚合接口已经存在,则直接进入该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undo interface schannel-bundle命令用来删除S通道聚合接口。
【命令】
interface schannel-bundle interface-number
undo interface schannel-bundle interface-number
【缺省情况】
不存在S通道聚合接口。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interface-number:指定S通道聚合接口的编号,取值范围为1~1024。
【使用指导】
创建S通道聚合接口后,系统将自动生成同编号的S通道聚合组,且该聚合组缺省工作在静态聚合模式下。
删除S通道聚合接口的同时会删除其对应的S通道聚合组,如果该聚合组内有成员端口,那么这些成员端口将自动从该聚合组中退出。
【举例】
# 创建S通道聚合接口1,并进入S通道聚合接口1的视图。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schannel-bundle 1
[Sysname-Schannel-Bundle1]
jumboframe enable命令用来允许超长帧通过。
undo jumboframe enable命令用来禁止超长帧通过。
undo jumboframe enable size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jumboframe enable [ size ]
undo jumboframe enable [ size ]
【缺省情况】
设备允许最大长度为10000字节的超长帧通过。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size:聚合接口上允许通过的超长帧的最大长度,取值范围为1536~10000,单位为字节。
【使用指导】
多次执行本命令,最后一次执行的命令生效。
【举例】
# 允许超长帧通过二层聚合接口1。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jumboframe enable
lacp admin-key命令用来配置聚合接口的管理key。
undo lacp admin-key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acp admin-key keynumber
undo lacp admin-key
【缺省情况】
未配置LACP的管理key。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mdc-admin
【参数】
keynumber:表示LACP的管理key值,取值范围为1~65535。
【使用指导】
本命令仅对动态聚合接口生效,对于静态聚合接口不生效。
如果聚合接口开启S-MLAG(Simple 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简单跨设备链路聚合)功能或M-LAG(Multichassis link aggregation,跨设备链路聚合)功能,则本命令配置的管理key不会影响到LACP报文的Oper-Key字段。LACP报文的Oper-Key字段可以通过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命令查看。
【举例】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的管理key值为1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acp admin-key 10
【相关命令】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lacp default-selected-port disable命令用来关闭聚合成员端口缺省选中功能。
undo lacp default-selected-port disable命令用来开启聚合成员端口缺省选中功能。
【命令】
lacp default-selected-port disable
undo lacp default-selected-port disable
【缺省情况】
聚合成员端口缺省选中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聚合成员端口缺省选中功能是指动态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处于up状态时,成员端口在经过LACP超时时间之后未收到LACPDU,则会在所有处于up状态的成员端口中选择一个作为选中端口。聚合组选择选中端口时比较各成员端口的端口ID,端口ID最小的作为选中端口。
关闭聚合成员端口缺省选中功能后,动态聚合组中处于up状态的成员端口未收到LACPDU时,处于非选中状态。
【举例】
# 关闭聚合成员端口缺省选中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acp default-selected-port disable
lacp edge-port命令用来配置聚合接口为聚合边缘接口。
undo lacp edge-port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acp edge-port
undo lacp edge-port
【缺省情况】
聚合接口不是聚合边缘接口。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该命令主要用于在网络设备与服务器等终端设备相连的场景中。当网络设备配置了动态聚合模式,而终端设备未配置动态聚合模式时,网络设备的聚合成员端口都可以作为普通物理口转发报文,从而保证终端设备与网络设备间的多条链路可以相互备份,增加可靠性。
该配置仅在聚合接口对应的聚合组为动态聚合组时生效。
当聚合接口配置为聚合边缘接口后,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将不能正常使用。
【举例】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为聚合边缘接口。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acp edge-port
lacp mode passive命令用来配置端口的LACP工作模式为PASSIVE。
undo lacp mode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acp mode passive
undo lacp mode
【缺省情况】
端口的LACP工作模式为ACTIVE。
【视图】
二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三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S通道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执行本命令后,只有在当前端口为动态聚合组成员端口时,配置才生效。
如果动态聚合组内成员端口的LACP工作模式为PASSIVE,且对端的LACP工作模式也为PASSIVE时,两端将不能发送LACPDU。如果两端中任何一端的LACP工作模式为ACTIVE时,两端将可以发送LACPDU。
【举例】
# 配置端口Ten-GigabitEthernet1/0/1的LACP工作模式为PASSIVE。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1
[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1/0/1] lacp mode passive
lacp period short命令用来配置端口的LACP超时时间为短超时(3秒)。
undo lacp period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acp period short
undo lacp period
【缺省情况】
端口的LACP超时时间为长超时(90秒)。
【视图】
二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三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S通道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请不要在ISSU升级前配置LACP超时时间为短超时,否则在ISSU升级期间会出现网络流量中断,导致流量转发不通。有关ISSU升级的详细介绍请参见“基础配置指导”中的“ISSU配置”。
【举例】
# 配置端口Ten-GigabitEthernet1/0/1的LACP超时时间为短超时(3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1
[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1/0/1] lacp period short
lacp preempt delay命令用来配置聚合接口的延迟抢占时间。
undo lacp preempt delay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acp preempt delay delay-time
undo lacp preempt delay
【缺省情况】
聚合接口的延迟抢占时间为0秒,即立即抢占。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delay-time:聚合接口的延迟抢占时间,取值范围为10~180,单位为秒。
【使用指导】
在动态聚合接口中,当选中端口A故障时,设备会从满足成为选中端口所有条件的成员端口中选中优先级最高的端口B作为选中端口。当开启了聚合接口抢占功能且端口A故障恢复时,则A会立刻取代B,抢占成为选中端口,若此时A端口链路状态还不稳定,则会造成丢包问题。此时可以通过配置本功能,使端口在延迟抢占时间后,再抢占成为选中端口。
【举例】
# 配置聚合接口的延迟抢占时间为100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acp preempt delay 100
lacp preempt enable命令用来开启聚合接口抢占功能。
undo lacp preempt enable命令用来关闭聚合接口抢占功能。
【命令】
lacp preempt enable
undo lacp preempt enable
【缺省情况】
聚合接口抢占功能处于开启状态。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在动态聚合接口中,当选中端口A故障时,设备会从满足成为选中端口所有条件的成员端口中选中优先级最高的端口B作为选中端口。当端口A故障恢复时,如果开启了聚合接口抢占功能,则A会取代B,抢占成为选中端口;如果关闭了聚合接口抢占功能,即使A的端口优先级高于B,B仍会继续作为选中端口,减少因为选中端口切换造成的丢包问题。
【举例】
# 关闭聚合接口抢占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undo lacp preempt enable
lacp select speed命令用来配置动态聚合组内端口速率作为优先选择参考端口的条件。
undo lacp select speed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acp select speed
undo lacp select speed
【缺省情况】
动态聚合组内以成员口的端口的端口ID作为优先选择参考端口的条件。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缺省情况下,聚合组可能会将速率小的端口选择为参考端口。通过配置本命令,用户可以选择速率高的端口作为参考端口。
配置该命令前,需要在聚合接口视图下先执行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命令配置该聚合接口为动态聚合接口,该命令才生效。静态聚合组可以配置该命令,但不生效。
本命令会改变动态聚合口的参考端口的选择条件,可能会导致短暂的业务中断。建议在业务正常传输情况下,不要随便更改参考端口的选择条件,需要修改参考端口的选择条件时,可以先关闭聚合接口,待两端配置一致后再开启该聚合接口。
【举例】
# 配置端口速率作为优先选择参考端口的条件。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acp select speed
lacp system-mac命令用来配置LACP的系统MAC地址。
undo lacp system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acp system-mac mac-address
undo lacp system-mac
【缺省情况】
LACP的系统MAC地址为设备的桥MAC地址。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mac-address:LACP的系统MAC地址,格式为H-H-H,不支持全0的MAC地址和广播MAC地址。
【使用指导】
本命令配置的MAC地址会影响到LACP报文的MAC地址字段,LACP报文MAC地址字段可以通过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命令查看。
LACP的系统MAC地址支持全局配置或在聚合组内配置两种方式:全局的配置对所有聚合组都有效,而聚合组内的配置只对当前聚合组有效。对于一个聚合组来说,优先采用该聚合组内的配置,只有该聚合组内未进行配置时,才采用全局的配置。
在开启S-MLAG功能的设备上,LACP的系统MAC地址需要配置一致。
在M-LAG组网环境中,需要保证同一M-LAG组中M-LAG接口的LACP系统MAC地址不同。
【举例】
# 配置LACP的系统MAC地址为0001-0001-0001。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acp system-mac 1-1-1
【相关命令】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 port lacp system-mac
lacp system-number命令用来配置LACP的系统编号。
undo lacp system-number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acp system-number number [ all ]
undo lacp system-number
【缺省情况】
未配置LACP的系统编号。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number:LACP的系统编号,取值范围为1~3。
all:LACP的系统编号对所有聚合口生效。未指定本参数时,LACP的系统编号只对加入S-MLAG组的聚合口生效。
【使用指导】
如果聚合接口没有开启S-MLAG功能,本命令配置的系统编号不会影响到LACP报文的Index字段。LACP报文的Index字段可以通过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命令查看。
在开启S-MLAG功能的设备上,不同设备上配置的LACP系统编号不能相同。
【举例】
# 配置LACP的系统编号为1。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acp system-number 1
【相关命令】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lacp system-priority命令用来配置LACP的系统优先级。
undo lacp system-priority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acp system-priority priority
undo lacp system-priority
【缺省情况】
LACP的系统优先级为32768。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priority:LACP的系统优先级,取值范围为0~65535。该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使用指导】
本命令配置的系统优先级会影响到LACP报文的系统优先级字段,LACP报文系统优先级字段可以通过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命令查看。
LACP的系统优先级支持全局配置或在聚合组内配置两种方式:全局的配置对所有聚合组都有效,而聚合组内的配置只对当前聚合组有效。对于一个聚合组来说,优先采用该聚合组内的配置,只有该聚合组内未进行配置时,才采用全局的配置。
在开启S-MLAG功能的设备上,LACP的系统优先级需要配置一致。
【举例】
# 配置LACP的系统优先级为64。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acp system-priority 64
【相关命令】
· link-aggregation port-priority
· port lacp system-priority
lacp transparent enable命令用来开启LACP报文透传功能。
undo lacp transparent enable命令用来关闭LACP报文透传功能。
【命令】
lacp transparent enable
undo lacp transparent enable
【缺省情况】
LACP报文透传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视图】
二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三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在L2VPN组网环境中,需要在PE设备报文入端口和出端口开启LACP报文透传功能。
由于透传LACP报文会影响成员端口的选中,在PE设备的端口上配置本功能时,不要将该端口加入动态聚合组。当端口配置了LACP报文透传功能,同时将该端口加入动态聚合组时,则LACP报文透传功能优先生效。
【举例】
# 在接口Ten-GigabitEthernet1/0/1上开启LACP报文透传功能。
<Sysname> system
[Sysname]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1
[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1/0/1] lacp transparent enable
link-aggregation auto-aggregation enable命令用来开启全自动聚合功能。
undo link-aggregation auto-aggregation enable命令用来关闭全自动聚合功能。
【命令】
link-aggregation auto-aggregation enable
undo link-aggregation auto-aggregation enable
【缺省情况】
全自动聚合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开启LLDP功能和全自动聚合功能后,当本端端口收到对端发来的LLDP报文,根据报文信息,自动创建一个聚合组,同时将连接相同对端设备的端口加入该聚合组。若关闭LLDP功能或者关闭全自动聚合功能,端口将退出聚合组,但自动创建的聚合组不会被删除。
配置本命令后,开启了LLDP功能的三层以太网接口下可能无法创建子接口。
配置本命令后,对于自动加入聚合组的成员端口,建议不要修改其配置,以避免该成员端口退出聚合组。
请勿在M-LAG组网环境配置本命令,以保证M-LAG正常工作。
当端口自动加入聚合组时,如果端口下存在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配置,则以端口下配置为准。
【举例】
# 开启全自动聚合功能。
<Sysname> system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auto-aggregation enable
【相关命令】
· lldp enable(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命令参考/LLDP)
· lldp global enable(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命令参考/LLDP)
·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link-aggregation bfd ipv4命令用来开启链路聚合的BFD功能。
undo link-aggregation bfd命令用来关闭链路聚合的BFD功能。
【命令】
link-aggregation bfd ipv4 source ip-address destination ip-address
undo link-aggregation bfd
【缺省情况】
链路聚合的BFD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source ip-address:BFD会话的源IP地址,不能为0.0.0.0。
destination ip-address:BFD会话的目的IP地址,不能为0.0.0.0。
【使用指导】
聚合口两端的BFD会话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必须成对配置,且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为不同的单播地址。例如本端聚合接口配置link-aggregation bfd ipv4 source 1.1.1.1 destination 2.2.2.2时,对端聚合接口要配置link-aggregation bfd ipv4 source 2.2.2.2 destination 1.1.1.1后,才能正确建立起BFD会话。
在聚合接口下配置的BFD会话参数,会对该聚合组内所有选中链路的BFD会话生效,链路聚合的BFD会话仅支持控制报文方式和异步模式。关于BFD的介绍和基本功能配置,请参见“可靠性配置指导”中的“BFD”。
开启链路聚合的BFD功能后,不建议在该聚合接口上再开启其他应用与BFD联动。
开启链路聚合的BFD功能后,请配置聚合组中的成员端口数量不大于设备支持的BFD会话数量,否则可能导致聚合组内部分选中端口变为非选中状态。
当聚合链路两端最大选中端口数量不一致时,如果在链路两端都开启链路聚合的BFD功能,则可能会导致两端BFD会话数量不一致,但并不影响报文转发。
M-LAG组网时,建议M-LAG接口配置保持一致,也就是源IP目的IP都需要配置一致。
【举例】
# 开启二层聚合接口1下的链路聚合的BFD功能,并配置BFD会话的源地址为1.1.1.1,目的地址为2.2.2.2。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bfd ipv4 source 1.1.1.1 destination 2.2.2.2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algorithm命令用来配置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HASH算法。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algorithm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algorithm algorithm-number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algorithm
【缺省情况】
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HASH算法编号为5。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algorithm algorithm-number:基于报文逐流进行负载分担的算法切换。algorithm-number指定要进行算法切换的算法编号,取值范围为1~8。
【使用指导】
多次执行本命令,最后一次执行的命令生效。
本命令对聚合逐流负载分担类型无效。
在采用缺省负载分担类型进行负载分担情况下,尝试依次配置负载分担HASH算法,通过不同方式的CRC运算,选择相对适合的HASH算法实现链路流量均衡。
HASH算法和HASH SEED值可以单独配置,也可以同时配置。两者不同的配置组合对聚合负载分担影响效果也不一样。用户可以通过display counters命令查看各个成员端口流量情况,判断链路流量是否均衡。
【举例】
# 配置聚合全局负载分担算法为1类型。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algorithm 1
【相关命令】
· display counters(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命令参考/以太网接口)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ode
·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seed
·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inm命令用来配置全局采用的MAC-in-MAC报文负载分担方式。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inm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inm { inner | outer }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inm
【缺省情况】
根据外层报文进行负载分担。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inner:根据MAC-in-MAC报文中的内部信息(用户报文的源MAC地址、用户报文的目的MAC地址、VLAN ID、以太网类型)及源端口和目的端口负载分担。
outer:根据MAC-in-MAC报文中的外部信息(骨干网报文源MAC地址、用户报文的目的MAC地址、I-SID)及源端口和目的端口负载分担。
【使用指导】
多次执行本命令,最后一次执行的命令生效。
有关MAC-in-MAC的相关介绍,请参见“二层技术-以太网技术配置指导”中的“PBB”。
【举例】
# 配置全局采用的MAC-in-MAC负载分担方式为报文内层负载分担。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inm inner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ode命令用来配置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ode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ode { { destination-ip | destination-mac | destination-port | ingress-port | mpls-label1 | mpls-label2 | source-ip | source-mac | source-port } * | resilient }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ode
【缺省情况】
系统会根据二层或三层报文来自动选择所采用的负载分担类型:
· 如果收到有Type字段值为0x0800或0x86DD的报文时,系统会将此类报文按三层报文处理:根据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IP报文协议值及TCP/UDP端口号的组合来分流;
· 如果收到没有Type字段值为0x0800或0x86DD的报文时,系统会将此类报文按二层报文处理:根据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以太网帧类型、VLAN Tag、Mod ID及端口号的组合来分流。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destination-ip:表示按报文的目的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destination-mac:表示按报文的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destination-port:表示按报文的目的服务端口号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ingress-port:表示按报文的入端口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mpls-label1:表示按MPLS报文第一层标签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mpls-label2:表示按MPLS报文第二层标签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source-ip:表示按报文的源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source-mac:表示按报文的源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source-port:表示按报文的源服务端口号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resilient:表示弹性负载分担。弹性负载分担指在链路增加或减少时,尽量少的切换链路上的流量,只有部分流量进行链路切换。例如,有一个聚合组中包含3条成员链路,根据聚合负载分担进行数据转发,其中一条链路故障无法转发数据时,未配置弹性负载分担情况下另外两条链路会重新分配流量。如果配置了弹性负载分担,另外两条链路上之前分配的流量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将故障链路上的流量大致均匀地分配到这两条链路上,这样对业务造成的影响较小。当故障链路恢复后,会从这两条链路卸载一部分流量到故障恢复的这条链路上,各链路的流量分配和故障前流量分配也不会完全一致。配置本参数后,如果链路没有增加或减少,则根据聚合缺省的负载分担方式对流量进行负载分担。
【使用指导】
多次执行本命令,最后一次执行的命令生效。
对于设备不支持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系统将提示用户不支持。
目前,在系统视图下进行全局聚合负载分担类型配置,只支持:
· 根据源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目的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源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MPLS报文第一层标签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MPLS报文第二层标签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源IP地址与目的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源IP地址与源端口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目的IP地址与目的端口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MPLS报文第一层标签和第二层标签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源IP地址、源端口、目的IP地址与目的端口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报文入端口、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之间不同的组合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弹性负载分担。
【举例】
# 配置全局按照报文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mac
【相关命令】
·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offset命令用来配置聚合负载分担计算结果的偏移量。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offset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offset offset-value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offset
【缺省情况】
未配置聚合负载分担计算结果的偏移量。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offset-value:聚合负载分担计算结果的偏移量,取值范围为1~63。
【使用指导】
当聚合链路上负载分担不均匀时,用户可以通过本命令配置聚合负载分担计算结果的偏移量,调整流量的出端口,以均衡聚合链路上各物理链路的流量。
建议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配置本命令,避免由于配置不合理导致链路上流量失衡。
多次执行本命令,最后一次执行的命令生效。
【举例】
#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计算结果的偏移量为2。
<Sysname> system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offset 2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seed命令用来配置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HASH SEED。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seed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seed seed-number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seed
【缺省情况】
未配置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HASH SEED。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seed seed-number:全局采用的聚合流量负载分担算法HASH SEED。seed-number指定参与负载分担计算的HASH SEED值,取值范围为1~FFFFFFFF。
【使用指导】
多次执行本命令,最后一次执行的命令生效。
本命令对聚合逐流负载分担类型无效。
在采用缺省负载分担类型进行负载分担情况下,多次尝试配置负载分担的HASH SEED,通过增加一个负载分担参数参与HASH运算,实现链路流量的均衡。
HASH算法和HASH SEED值可以单独配置,也可以同时配置。两者不同的配置组合对聚合负载分担影响效果也不一样。用户可以通过display counters命令查看各个成员端口流量情况,判断链路流量是否均衡。
【举例】
# 配置聚合全局负载分担算法为HASH SEED为1023。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seed 3FF
【相关命令】
· display counters(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命令参考/以太网接口)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algorithm
·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ode
·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tunnel命令用来配置对隧道报文采用的负载分担方式。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tunnel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tunnel { all | inner | outer }
undo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tunnel
【缺省情况】
根据隧道报文外层IP信息进行负载分担。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all:表示基于隧道报文的内层IP信息或外层IP信息进行负载分担。
inner:表示基于隧道报文内层IP信息进行负载分担。
outer:表示基于隧道报文外层IP信息进行负载分担。
【使用指导】
通过本命令可以配置聚合链路中隧道报文进行负载分担计算时所采用的信息类型。
多次执行本命令,最后一次执行的命令生效。
【举例】
# 配置对隧道报文采用的负载分担方式为基于隧道报文内层IP信息进行负载分担。
<Sysname> system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tunnel inner
link-aggregation ignore speed命令用来配置聚合组选择选中端口时忽略端口速率。
undo link-aggregation ignore speed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ignore speed
undo link-aggregation ignore speed
【缺省情况】
聚合组选择选中端口时计算端口速率。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通过配置本命令,同一聚合组中的选中端口的端口速率可以不同。
如果聚合组两端本命令配置不一致,动态聚合组可以通过LACP协议协商状态,使链路两端端口状态一致;静态聚合组无法协商状态,为了防止报文丢失,所以要求静态聚合组两端本命令配置一致。
配置本命令后,如果聚合组中选中端口速率不同,聚合组中流量负载分担时,速率较小的选中端口可能存在丢包现象,请按需配置本功能。
开启和关闭本功能后,操作Key会发生变化,导致聚合接口震荡,请按需配置本功能。
【举例】
# 配置二层聚合组1选择选中端口时忽略端口速率。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ignore speed
link-aggregation ignore vlan命令用来配置二层聚合接口的忽略VLAN。
undo link-aggregation ignore vlan命令用来取消二层聚合接口配置的忽略VLAN。
【命令】
link-aggregation ignore vlan vlan-id-list
undo link-aggregation ignore vlan vlan-id-list
【缺省情况】
未配置二层聚合接口的忽略VLAN。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vlan-id-list:忽略VLAN列表。表示方式为vlan-id-list = { vlan-id1 [ to vlan-id2 ] }&<1-10>,vlan-id1和vlan-id2取值范围为1~4094,vlan-id2的值要大于或等于vlan-id1的值,&<1-10>表示前面的参数最多可以重复输入10次。
【使用指导】
本命令仅对Hybrid或者Trunk类型的端口所允许通过的VLAN范围有效。
通过本命令配置二层聚合接口的忽略VLAN后,二层聚合接口在确定其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时忽略这些VLAN允许通过的配置(包括是否允许VLAN通过,以及通过的方式),也就是说即使二层聚合接口及其成员端口关于这些VLAN的允许通过的配置不一致,也不影响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
【举例】
# 在二层聚合接口 1上配置忽略VLAN 50,这时该聚合接口在确定其成员端口的选中状态时,不考虑VLAN 50允许通过的配置是否一致。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ignore vlan 50
link-aggregation lacp isolate命令用来开启聚合流量隔离功能。
undo link-aggregation lacp isolate命令用来关闭聚合流量隔离功能。
【命令】
link-aggregation lacp isolate [ bagg | ragg ]
undo link-aggregation lacp isolate [ bagg | ragg ]
【缺省情况】
聚合流量隔离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bagg:开启二层聚合接口的流量隔离功能。
ragg:开启三层聚合接口的流量隔离功能。
【使用指导】
配置本功能后,就表示设备上聚合接口流量被隔离,即该设备所有动态聚合接口的成员端口都处在非选中状态,对端设备与之相应聚合组的成员端口也处在非选中状态。M-LAG环境下,为了避免流量丢弃,所有从当前设备M-LAG接口转发的流量会切换到另一台M-LAG设备上同一M-LAG组的M-LAG接口上转发。
本命令仅对动态聚合接口生效,对于静态聚合接口和M-LAG组网中的pee-link接口不生效。
配置本命令后,如果本端设备处于M-LAG MAD DOWN状态,则不能通过执行undo link-aggregation lacp isolate命令恢复流量从本端M-LAG接口转发。
如果未指定任何参数,则表示开启或关闭所有聚合接口的流量隔离功能。
【举例】
# 开启聚合流量隔离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lacp isolate
link-aggregation lacp traffic-redirect-notification enable命令用来开启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
undo link-aggregation lacp traffic-redirect-notification enable命令用来关闭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
【命令】
link-aggregation lacp traffic-redirect-notification enable
undo link-aggregation lacp traffic-redirect-notification enable
【缺省情况】
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视图】
系统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在开启了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后,当手工关闭聚合组内某选中端口或重启聚合组内某选中端口所在的slot时,系统可以将该端口上的流量重定向到其他选中端口上,从而实现聚合链路上流量的不中断。聚合流量重定向过程中,对于聚合组中新选中的端口,流量不会重定向到该端口上。其中,已知单播报文可以实现零丢包,非已知单播报文不保证不丢包。
只有动态聚合组支持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
必须在聚合链路两端都开启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才能实现聚合链路上流量的不中断。
如果同时开启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和生成树功能,在重启slot时会出现少量的丢包,因此不建议同时开启上述两个功能。
当聚合接口配置为聚合边缘接口后,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将不能正常使用。
全局的配置对所有聚合组都有效,而聚合组内的配置只对当前聚合组有效。对于一个聚合组来说,优先采用该聚合组内的配置,只有该聚合组内未进行配置时,才采用全局的配置。
建议优先选择开启聚合接口的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开启全局的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时,如果有连接其它厂商设备的聚合接口,可能影响该聚合组的正常通信。
M-LAG组网时,建议两端M-LAG接口配置一致。
【举例】
# 开启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lacp traffic-redirect-notification enable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ignore命令用来配置缺省聚合负载分担时忽略的字段。
undo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ignore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ignore { destination-ip | destination-mac | destination-port | ethernet-type | ingress-port | ip-protocol | mpls-label1 | mpls-label2 | mpls-label3 | source-ip | source-mac | source-port | vlan-id } *
undo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ignore
【缺省情况】
未配置缺省聚合负载分担时忽略的字段。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destination-ip:表示报文的目的IP地址。
destination-mac:表示报文的目的MAC地址。
destination-port:表示报文的目的服务端口号。
ethernet-type:表示报文的以太网封装类型字段的值。
ingress-port:表示报文的入端口。
ip-protocol:表示报文的IP协议类型。
mpls-label1:表示MPLS报文第一层标签。
mpls-label2:表示MPLS报文第二层标签。
mpls-label3:表示MPLS报文第三层标签。
source-ip:表示报文的源IP地址。
source-mac:表示报文的源MAC地址。
source-port:表示报文的源服务端口号。
vlan-id:表示报文所属的VLAN。
【使用指导】
当聚合组采用缺省的负载分担类型进行负载分担时,如果负载分担不均匀,用户可以配置本功能忽略报文中的某些字段,避免影响负载分担的计算结果。
【举例】
#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时忽略报文的以太网封装类型字段的值。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ignore ethernet-type
【相关命令】
·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ode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命令用来配置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undo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 { destination-ip | destination-mac | source-ip | source-mac } * | flexible | per-packet | resilient }
undo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缺省情况】
聚合组内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与全局采用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一致。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destination-ip:表示按报文的目的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destination-mac:表示按报文的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source-ip:表示按报文的源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source-mac:表示按报文的源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flexible:表示按报文类型自动选择聚合负载分担的类型。
per-packet:表示对每个报文逐包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S6800系列交换机不支持per-packet参数。
resilient:表示弹性负载分担。弹性负载分担指在链路增加或减少时,尽量少的切换链路上的流量,只有部分流量进行链路切换。例如,有一个聚合组中包含3条成员链路,根据聚合负载分担进行数据转发,其中一条链路故障无法转发数据时,未配置弹性负载分担情况下另外两条链路会重新分配流量。如果配置了弹性负载分担,另外两条链路上之前分配的流量不会发生变化,只是将故障链路上的流量大致均匀地分配到这两条链路上,这样对业务造成的影响较小。当故障链路恢复后,会从这两条链路卸载一部分流量到故障恢复的这条链路上,各链路的流量分配和故障前流量分配也不会完全一致。配置本参数后,如果链路没有增加或减少,则根据聚合缺省的负载分担方式对流量进行负载分担。
【使用指导】
多次执行本命令,最后一次执行的命令生效。
对于设备不支持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系统将提示用户不支持。
目前,在聚合接口视图下进行聚合组的聚合负载分担类型配置,只支持:
· 根据报文类型自动匹配负载分担类型。
· 根据源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目的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源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目的IP地址与源IP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目的MAC地址与源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 根据每个报文逐包进行聚合负载分担。S6800系列交换机不支持该负载分担方式。
· 弹性负载分担。
【举例】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对应的聚合组内按照报文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destination-mac
【相关命令】
· link-aggregation global load-sharing mode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local-first命令用来配置聚合负载分担采用本地转发优先。
undo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local-first命令用来取消聚合负载分担采用本地转发优先。
【命令】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local-first
undo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local-first
【缺省情况】
聚合负载分担采用本地转发优先。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取消聚合负载分担采用本地转发优先后,从聚合接口转发的报文将在IRF所有成员设备的所有选中端口间进行负载分担。
在VXLAN组网中,当VXLAN隧道对应的报文出接口为三层聚合接口或出接口为VLAN接口且二层聚合接口属于该VLAN时,则聚合负载分担只能采用本地优先转发。有关VXLAN的详细介绍,请参见“VXLAN配置指导”中的“VXLAN”。
【举例】
# 取消聚合负载分担采用本地转发优先。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undo link-aggregation load-sharing mode local-first
【相关命令】
· link-aggregation group load-sharing mode local-first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port命令用来配置聚合管理端口。
undo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port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port
undo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port
【缺省情况】
未配置聚合管理口。
【视图】
二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同一个聚合组中,可以在多个成员端口上配置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port命令,但只会选择端口号最小的端口作为管理端口。
【举例】
# 配置二层以太网接口Ten-GigabitEthernet1/0/1为聚合管理端口。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1
[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1/0/1]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port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subnet命令用来配置聚合管理网段。
undo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subnet命令用来删除指定的管理网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subnet ip-address { mask | mask-length }
undo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subnet ip-address { mask | mask-length }
【缺省情况】
未配置聚合管理网段。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ip-address:IP地址,为点分十进制格式。
mask:IP地址相应的子网掩码,为点分十进制格式。
mask-length:子网掩码长度,即掩码中连续“1”的个数,取值范围为1~32。
【使用指导】
配置本功能后,当聚合接口收到该网段的ARP报文时,仅在收到该报文的成员端口上建立对应的ARP表项,聚合接口不建立ARP表项。此时,经过聚合接口的访问该网段的流量会通过指定的接口转发,不再进行负载分担。
配置聚合管理网段后,当通过聚合接口发送ARP报文到管理网段时,该报文会在聚合组中所有成员端口上转发。
当聚合接口收到管理网段的ARP报文时,设备会根据报文IP地址查看当前ARP表项:
· 如果存在对应的ARP表项,设备会在接收该报文的聚合成员端口上创建ARP表项。所有匹配该表表项的报文都通过该成员端口转发。
· 如果存在对应ARP表项,但该表项对应不同的接口,设备会在所有端口发送ARP请求报文,重新学习建立对应的ARP表项。
设备最多允许存在20条管理网段。
当配置本命令后,请不要在设备上配置以下功能:
· M-LAG。有关M-LAG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配置指导”中的“M-LAG”。
· ARP Snooping。有关ARP Snooping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三层技术-IP业务配置指导”中的“ARP Snooping”。
· MPLS L2VPN。有关MPLS L2VPN的详细介绍,请参见“MPLS配置指导”中的“MPLS L2VPN”。
【举例】
# 配置聚合管理网段的IP地址为22.1.1.1,掩码为255.0.0.0。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subnet 22.1.1.1 255.0.0.0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vlan命令用来配置聚合管理VLAN。
undo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vlan命令用来删除聚合管理VLAN。
【命令】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vlan vlan-id-list
undo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vlan vlan-id-list
【缺省情况】
未配置聚合管理VLAN。
【视图】
系统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vlan-id-list:聚合管理VLAN列表。表示方式为vlan-id-list = { vlan-id1 [ to vlan-id2 ] }&<1-10>,vlan-id取值范围为1~4094,vlan-id2的值要大于或等于vlan-id1的值,&<1-10>表示前面的参数最多可以重复输入10次。
【使用指导】
聚合组中最多允许存在64个管理VLAN。如果多次使用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vlan命令,那么聚合组中允许存在的管理VLAN是这些vlan-id-list的合集。
VLAN 1不能被配置为聚合管理VLAN。
【举例】
# 配置聚合管理VLAN为VLAN 2和VLAN 3。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link-aggregation management-vlan 2 3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命令用来配置聚合组工作在动态聚合模式下,同时开启LACP协议。
undo link-aggregation mode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undo link-aggregation mode
【缺省情况】
聚合组工作在静态聚合模式下。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当聚合组中存在成员端口时,如果修改聚合组的工作模式,则可能导致聚合组中选中端口变为非选中状态,影响流量转发,请用户根据实际情况修改聚合组的工作模式。
【举例】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对应的聚合组工作在动态聚合模式下。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mode dynamic
link-aggregation port-priority命令用来配置端口优先级。
undo link-aggregation port-priority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port-priority priority
undo link-aggregation port-priority
【缺省情况】
端口优先级为32768。
【视图】
二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三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S通道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priority:端口优先级,取值范围为0~65535。该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举例】
# 配置二层以太网接口Ten-GigabitEthernet1/0/1的端口优先级为64。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1
[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1/0/1] link-aggregation port-priority 64
# 配置三层以太网接口Ten-GigabitEthernet1/0/2的端口优先级为64。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2
[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1/0/2] link-aggregation port-priority 64
【相关命令】
· lacp system-priority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aximum命令用来配置聚合组中的最大选中端口数。
undo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aximum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aximum max-number [ lacp-sync ]
undo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aximum
【缺省情况】
聚合组中的最大选中端口数为32。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max-number:聚合组中的最大选中端口数,取值范围为1~32。
lacp-sync:配置动态聚合组使用LACPDU同步最大选中端口数,使两端聚合组最大选中端口数一致。未指定本参数时,不同步最大选中端口数。
【使用指导】
执行本命令可能导致聚合组内部分成员端口变为非选中状态。
对于静态聚合组,本端和对端配置的聚合组中的最大选中端口数必须一致。对于动态聚合组,不指定lacp-sync参数时,本端和对端配置的聚合组中的最大选中端口数必须一致;指定lacp-sync参数时,本端和对端聚合组中的最大选中端口数以配置值最小的一端为准。
本端和对端配置的聚合组中的最大选中端口数必须一致。
同一聚合组内,最大选中端口数不能小于最小选中端口数。
当配置了聚合组中的最大选中端口数之后,最大选中端口数将同时受配置值和设备硬件能力的限制,即取二者的较小值作为限制值。
用户借此可实现两端口间的冗余备份:在一个聚合组中只添加两个成员端口,并配置该聚合组中的最大选中端口数为1,这样这两个成员端口在同一时刻就只能有一个成为选中端口,而另一个将作为备份端口。
【举例】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对应的聚合组中的最大选中端口数为5。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aximum 5
【相关命令】
·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inimum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inimum命令用来配置聚合组中的最小选中端口数。
undo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inimum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inimum { min-number | percentage number }
undo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inimum
【缺省情况】
聚合组中的最小选中端口数不受限制。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min-number:聚合组中的最小选中端口数,取值范围为1~32。
percentage number:聚合组中最小选中端口数占所有成员端口的百分比,取值范围为1~100。
【使用指导】
聚合组最小选中端口数有两种配置方式:
· 以数值方式配置
· 以百分比方式配置
请选择任一方式配置即可。如果同一接口上配置了两种方式,则实际生效的聚合组中的最小选中端口数为两种方式配置值中的较大值。
以百分比方式配置聚合组中最小选中端口数后,当有端口加入或者退出该聚合组时,可能会引起最小选中端口数的改变,导致聚合接口震荡。
执行本命令可能导致聚合组内所有成员端口都变为非选中状态。
本端和对端配置的聚合组中的最小选中端口数或最小选中端口数占所有成员端口的百分比必须一致。
同一聚合组内,最小选中端口数不能大于最大选中端口数。
【举例】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对应的聚合组中的最小选中端口数为3。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inimum 3
【相关命令】
· link-aggregation selected-port maximum
link-delay命令用来配置聚合接口的物理连接状态抑制功能。
undo link-delay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link-delay { down | up } [ msec ] delay-time
undo link-delay { down | up }
【缺省情况】
接口状态改变时,系统会将接口状态改变立即上报CPU。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down:设置以太网接口物理连接down状态抑制功能。
up:设置以太网接口物理连接up状态抑制功能。
msec:表示配置的抑制时间为毫秒级。不指定该参数时,表示配置的抑制时间为秒级。
delay-time:接口物理连接状态抑制时间值,0表示不抑制,即接口状态改变时立即上报CPU。
· 未指定msec参数时,取值范围为0~300,单位为秒。
· 指定msec参数时,取值范围为0~10000,且为100的倍数,单位为毫秒。
【使用指导】
使用该命令时,选取的参数不同,抑制效果不同:
· down:表示接口状态从up变成down时,不会立即上报CPU。而是等待delay-time时间后,再检查接口状态,如果状态仍然是down,再上报。
· up:表示接口状态从down变成up时,不会立即上报CPU。而是等待delay-time时间后,再检查接口状态,如果状态仍然是up,再上报。
同一接口下,接口状态从up变成down的抑制时间和接口状态从down变成up的抑制时间可以不同。在同一接口下,多次执行本命令:
· 可以分别配置抑制上报down状态和抑制上报up状态。
· 当配置的是同一状态的抑制时间时,则最新的配置生效。
在S-MLAG组网环境中,不建议配置本功能。
配置本功能时需要保证对接两端均为聚合接口(如同为普通动态聚合),且配置相同的delay-time。
建议在需要保持接口状态稳定的聚合接口上配置本命令,以减少接口震荡对上层业务的影响。例如M-LAG组网中的peer-link接口。有关M-LAG组网中的peer-link接口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配置指导”中的“M-LAG”。
【举例】
# 开启二层聚合接口1的物理连接down状态抑制功能,设置延时时间为8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link-delay down 8
# 开启三层聚合接口1的物理连接down状态抑制功能,设置延时时间为8秒。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Sysname-Route-Aggregation1] link-delay down 8
mac-address命令用来配置聚合接口的MAC地址。
undo mac-address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mac-address mac-address
undo mac-address
【缺省情况】
未配置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的MAC地址。
【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子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mac-address:MAC地址,形式为H-H-H。
【使用指导】
同一设备上所有聚合接口的MAC地址都相同,不同设备上聚合接口的MAC地址不同。
VXLAN IP网关、EVPN网关组网中,在Border设备上不能执行本命令配置接口的MAC地址。
配置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的MAC地址时,不允许配置为设备的保留MAC,以免影响报文转发;也不要配置为IRF成员设备的保留MAC,否则主备倒换后可能影响报文转发。设备的桥MAC~桥MAC+169范围的MAC地址被设备保留使用。有关IRF的桥MAC地址的详细介绍,请参见“虚拟化技术配置指导”中的“IRF”。
【举例】
# 配置三层聚合接口1的MAC地址为0001-0001-0002。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Sysname-Route-Aggregation1] mac-address 1-1-2
mtu命令用来配置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的MTU值。
undo mtu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mtu size
undo mtu
【缺省情况】
三层聚合接口/子接口的MTU值为1500字节。
【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子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size:MTU值的大小,取值范围为128~9216,单位为字节。
【举例】
# 配置三层聚合接口1的MTU值为1430字节。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
[Sysname-Route-Aggregation1] mtu 1430
【相关命令】
· display interface
port lacp system-mac命令用来配置LACP的系统MAC地址。
undo port lacp system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port lacp system-mac mac-address
undo port lacp system-mac
【缺省情况】
LACP的系统MAC地址为设备的桥MAC地址。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mac-address:LACP的系统MAC地址,格式为H-H-H,不支持广播MAC地址和全0的MAC地址
【使用指导】
本命令配置的MAC地址会影响到LACP报文的MAC地址字段,LACP报文MAC地址字段可以通过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命令查看。
LACP的系统MAC地址支持全局配置或在聚合组内配置两种方式:全局的配置对所有聚合组都有效,而聚合组内的配置只对当前聚合组有效。对于一个聚合组来说,优先采用该聚合组内的配置,只有该聚合组内未进行配置时,才采用全局的配置。
在开启S-MLAG功能的设备上,LACP的系统MAC地址需要配置一致。
在M-LAG组网环境中,需要保证同一M-LAG组中M-LAG接口的LACP系统MAC地址不同。
【举例】
# 配置聚合组1的LACP系统MAC地址为0002-0002-0002。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port lacp system-mac 2-2-2
【相关命令】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 lacp system-mac
port lacp system-priority命令用来配置LACP的系统优先级。
undo port lacp system-priority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port lacp system-priority priority
undo port lacp system-priority
【缺省情况】
LACP的系统优先级为32768。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priority:LACP的系统优先级,取值范围为0~65535。该数值越小,优先级越高。
【使用指导】
本命令配置的系统优先级会影响到LACP报文的系统优先级字段,LACP报文系统优先级字段可以通过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命令查看。
LACP的系统优先级支持全局配置或在聚合组内配置两种方式:全局的配置对所有聚合组都有效,而聚合组内的配置只对当前聚合组有效。对于一个聚合组来说,优先采用该聚合组内的配置,只有该聚合组内未进行配置或配置为缺省值时,才采用全局的配置。
在开启S-MLAG功能的设备上,LACP的系统优先级需要配置一致。
【举例】
# 配置聚合组1的LACP系统优先级为32。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port lacp system-priority 32
【相关命令】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verbose
· lacp system-priority
port bridge enable命令用来开启二层聚合接口桥功能。
undo port bridge enable命令用来关闭二层聚合接口桥功能。
【命令】
port bridge enable
undo port bridge enable
【缺省情况】
二层聚合接口的接口桥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缺省情况下,设备收到报文后会根据报文特征查找报文出接口,如果该报文出接口和入接口为同一接口,则将报文丢弃。在二层聚合接口上开启本功能后,如果该报文出接口和入接口为同一接口,则从该接口转发报文。
【举例】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上开启接口桥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port bridge enable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命令用来将接口加入指定的聚合组。
undo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命令用来将接口从已加入的聚合组中删除。
【命令】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 group-id [ force ] | auto [ group-id ] }
undo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缺省情况】
以太网接口未加入任何聚合组。
【视图】
二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三层以太网接口视图
S通道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group-id:指定聚合组所对应聚合接口的编号,取值范围为1~2048。
force:表示接口加入聚合组时同步该聚合组的属性类配置。不指定该参数时,表示接口加入聚合组时不同步该聚合组的属性类配置。仅二层以太网接口和S通道接口支持指定本参数。
auto:开启端口的半自动聚合功能。
【使用指导】
二层以太网接口只能加入二层聚合组,三层以太网接口只能加入三层聚合组,S通道接口只能加入S通道聚合组。
一个接口只能加入一个聚合组。
接口加入聚合组前,如果接口上的属性类配置和聚合接口不同,则该接口不能加入聚合组。
接口加入聚合组后,不能修改接口的属性类配置。
接口退出聚合组后,接口上的VLAN配置不会恢复缺省配置。
接口从聚合组退出前,请先关闭该接口再退出聚合组,避免产生环路。
动态聚合组中的参考端口退出聚合组后,与之相连的对端端口也要退出聚合组,本端端口才能加入到另一聚合组中,否则会导致原聚合组内的其他成员端口无法选中。
指定force参数后,通过display current-configuration命令显示设备生效的配置中和配置文件中不会保存force参数。
仅指定auto参数时,表示根据对端发来的LACP报文决定加入哪个动态聚合组;如果未找到能够加入的聚合组,则创建一个符合条件的动态聚合组,并加入该聚合组中。
指定auto和group-id时,表示优先查看该聚合组参考端口所含的对端信息和收到的LACP报文中的对端信息是否一致:
· 如果相同则加入该聚合组。
· 如果不同,则再选择其他动态聚合组;如果未找到能够加入的动态聚合组,则创建一个符合条件的动态聚合组,并加入该聚合组中。
group-id必须是已经存在的动态聚合组。
当配置半自动聚合后,建议用户不要修改自动创建的聚合组及其成员端口的配置,避免影响半自动聚合功能。
仅二层以太网接口和三层以太网接口支持指定auto参数。指定auto参数后,二层以太网接口和三层以太网接口只能加入动态聚合组。
【举例】
# 将二层以太网接口Ten-GigabitEthernet1/0/1加入二层聚合组1中。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1
[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将三层以太网接口Ten-GigabitEthernet1/0/2加入三层聚合组2中。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ten-gigabitethernet 1/0/2
[Sysname-Ten-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2
# 将S通道接口S-Channel1/0/1:10加入S通道聚合组1中。
<Sysname> system-view
[DeviceA] interface s-channel 1/0/1:10
[DeviceA-S-Channel1/0/1:10]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port s-mlag group命令用来配置聚合接口加入S-MLAG组。
undo port s-mlag group命令用来恢复缺省情况。
【命令】
port s-mlag group group-id
undo port s-mlag group
【缺省情况】
聚合接口未加入S-MLAG组。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group-id:指定S-MLAG组编号,取值范围为1~1024。
【使用指导】
仅在和服务器对接的场景中使用S-MLAG功能。
仅工作在动态聚合模式下的二层聚合接口可以加入S-MLAG组。
同一设备上不同聚合接口不能加入同一S-MLAG组。
配置聚合接口加入S-MLAG组后,该聚合接口不能再配置为M-LAG接口或pee-link接口。有关M-LAG接口和pee-link接口的详细介绍,请参见“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配置指导”中的“M-LAG”。
【举例】
# 配置二层聚合接口1加入S-MLAG组1。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port s-mlag group 1
reset counters interface命令用来清除聚合接口上的统计信息。
【命令】
reset counters interface [ { bridge-aggregation | route-aggregation | schannel-bundle } [ interface-number ] ]
【视图】
用户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bridge-aggregation:清除二层聚合接口上的统计信息。
route-aggregation:清除三层聚合接口上的统计信息。
schannel-bundle:清除S通道聚合接口上的统计信息。
interface-number:聚合接口的编号,取值范围为已创建的聚合接口的编号。
【使用指导】
在某些情况下,需要统计一定时间内某二层聚合接口的流量,这就需要在统计开始前清除该接口上原有的统计信息,以便重新进行统计。
如果未指定聚合接口的类型,将显示设备支持的所有接口的相关信息。
如果仅指定了聚合接口的类型,将显示所有已创建的该类型聚合接口的相关信息。
只有在设备上创建了二层、三层或S通道聚合接口之后,才能指定bridge-aggregation或route-aggregation或schannel-bundle参数。
【举例】
# 清除二层聚合接口1上的统计信息。
<Sysname> reset counters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reset lacp statistics命令用来清除成员端口上的LACP统计信息。
【命令】
reset lacp statistics [ interface interface-list ]
【视图】
用户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参数】
interface interface-list:表示清除指定成员端口上的LACP统计信息。interface-list为成员端口列表,表示一个或多个成员端口。表示方式为interface-list =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1 [ to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2 ]。其中,interface-type为接口类型,interface-number1和interface-number2为接口编号。interface-number2的值要大于等于interface-number1的值。若未指定本参数,则清除所有成员端口上的LACP统计信息。
【举例】
# 清除所有成员端口上的LACP统计信息。
<Sysname> reset lacp statistics
· display link-aggregation member-port
shutdown命令用来关闭接口。
undo shutdown命令用来打开接口。
【命令】
shutdown
undo shutdown
【视图】
二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接口视图
三层聚合子接口视图
S通道聚合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执行shutdown命令会导致使用该接口建立的链路中断,不能通信,请谨慎使用。
当打开/关闭三层聚合接口时,会同时打开/关闭其下的所有子接口,而打开/关闭三层聚合子接口则不会对其主接口有影响。
【举例】
# 开启二层聚合接口1。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Sysname-Bridge-Aggregation1] undo shutdown
traffic-statistic enable命令用来开启三层聚合子接口的报文统计功能。
undo traffic-statistic enable命令用来关闭三层聚合子接口的报文统计功能。
【命令】
traffic-statistic enable
undo traffic-statistic enable
【缺省情况】
三层聚合子接口的报文统计功能处于关闭状态。
【视图】
三层聚合子接口视图
【缺省用户角色】
network-admin
【使用指导】
开启三层聚合子接口报文统计功能后会占用系统硬件资源,在大量三层聚合子接口下开启本功能或者通过flow-interval命令配置的时间间隔较小时会导致系统繁忙,CPU占用率升高。
本命令仅能对三层聚合子接口入方向报文进行统计。
配置本命令后,可以通过display interface命令的Input和Output字段查看三层聚合子接口的统计信息。
【举例】
# 开启三层聚合子接口1.1的报文统计功能。
<Sysname> system-view
[Sysname] interface route-aggregation 1.1
[Sysname-Route-Aggregation1.1] traffic-statistic enable
【相关命令】
· display interface
· flow-interval
不同款型规格的资料略有差异, 详细信息请向具体销售和400咨询。H3C保留在没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况下对资料内容进行修改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