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听过“职场如战场”这句话,细细品来,颇有道理。日常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集(协作、管理、摩擦等),个人与团队的KPI,乃至整个公司的战略目标,都可视为大大小小的的战役。古语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试想我们如果能够事先多了解每场“战役”中与我们有交集的人,那么与他们的协作将会更顺畅,摩擦处理会更快更妥当,团队凝聚力也会相应提高。
提起我为“知彼”所做的努力,最早接触的是星座血型。学生时代在星座血型方面颇下功夫进行研究。星座属于概率统计学的范畴,为了让统计颗粒度更精细,常常伴随着血型一起使用,十二星座四种血型,粗分有48种。试想如果在和女生交往过程中,能提前打探到对方的星座血型,那么搭讪的第一印象直击心灵的概率会更大,这种策略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也可以作为参考。
PDP动物族是我接触的第二类可以“知彼”的工具,这是入职培训时接触到的。PDP依据个性特质的不同,将人区分为五大族群,分别是老虎型、孔雀型、考拉型、猫头鹰型以及综合各种特质的变色龙型,根据个性特质的差异制定不同的沟通策略。
DISC行为模式理论是近期学习的又一“知彼”利器。去年读一篇文章时接触到了DISC,近期参加公司组织的领导力培训又深入学习了DISC理论,发现将其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非常实用,在此跟大家详细分享一下DISC的学习与应用心得。
DISC行为模式理论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提出。按照DISC理论,人有四种基本的性向因子,分别为支配(Dominance)、影响(Influence)、稳健(Steadiness)与服从(Compliance)。这些性向因子以复杂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每个人独特的性格。日常工作中,性格类似的人会展现出相似的行事风格,也就是一个人在同事面前所表现出的一贯的行为模式。这些复杂的行事风格都是可辨认、可观察的人类行为,总结一下可分为四种类型:“Dominance 支配型”——The Director指挥者(力量)、“Influence 影响型”——The Interact社交者(活泼)、“Steadiness稳健型”——The Supporter支持者(和平)、“Conscientiousness 谨慎型”——The Corrector 思考者(完美)。
在实际工作中,DISC理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团队。借一次早例会的时机,我给团队成员做了DISC测试,经过分析,我的团队成员风格分别是:1个支配型(没错,是我),1个影响型,1个谨慎型,2个稳健型和谨慎型合体(存在多重风格的情况),其余都是稳健型。
从这个组成可以得出三个结论:一、这个团队很和谐。喜欢发号施令的指挥者只有一个且是我,并且绝大多数人都是支持者或有支持者因素,喜欢听指令做事并且拥护集体利益。二、这个团队拥有搞活气氛的催化剂。大家都知道现实工作一直存在着挑战和压力,如何在有压力的环境下保持凝聚力,适当舒缓心情非常重要,团队中的社交者会不断搞活动给大家带来快乐,并且及时告诉我谁生病了需要慰问,谁最近出了问题需要支援,正好填补了支配型只看结果不够感性的短板。三、这个团队拥有理智的风控专家。团队前进的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大家团结一致制定计划或执行计划时,支配型容易脑热强干,而稳健型常常不敢提反对意见,思考者的出现弥补了这一点,他常常极度理智地提出N种风险点,颇有扯后腿的意味,但正是这适时的拉一拉,让我们能够多一个维度看待计划执行的现实环境,修正和补全计划,让大家执行起来更有效率,效果更佳。
针对几种不同风格的人,日常沟通和布置任务时有不同的注意事项:
支配型喜欢目标明确、快速高效、权威。我是这类型的人,别人与我沟通时,我会更看重共同利益,互相尊重,适当安排些挑战并且给予一定的自由空间。
影响型表现欲强、爱说爱热闹、求新厌旧。小X就是这样的人,给他布置任务时要多提供机会,多夸奖,积极倾听,多授权让他组织团建活动,尽量给枯燥的任务添加些有趣的环节,保持新鲜感。
稳健型重感情,喜欢稳定、压力适中的环境。团队里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类型,给他们布置任务时要适当打感情牌,尽量将工作流程化,出现特殊事件时要及时介入,替他们拍板并分忧解难。
谨慎型重事实真相,专业细节控,喜欢刨根问底,看重计划。小Z就是这样的人,喜欢把一个指令的真相赤裸裸地“揭发”出来,给他布置任务时要注意讲道理,提前准备好有说服力的数据支撑,交代清楚指令的真实目的,尊重其自主的时间安排和计划,给予稳定明确的工作要求,目标频繁变更会让他崩溃。
DISC风格无所谓好坏,只有不同场合运用得妥当与否。作为一个管理者,预见团队成员可能的工作表现非常重要,DISC行为分析工具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个体的心理特征、行为风格、沟通方式、激励因素、优势与局限性、潜在能力等等,将很多模糊的感觉具象化、数据化,在成员的选、用、育、留方面,帮管理者做出更合适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