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语:在上一期“优化管理实践”专栏中,跟大家分享了安全平台软件部摒弃传统的“剪刀”加“浆糊”的复制方法,在“复用提效”思维下开发代码模板,并设计“淘码网”这一创新运作机制,极大提高工作效率和开发者积极性。本期,我们将为读者介绍一种创新的管理优化工具——问题单看板。
面对安全产品部内部组织结构和人员的调整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提高生产率是安全平台改革创新的关键一步,而紧接着另一个要解决的是产品质量的问题,让产品的遗留缺陷尽快得到修正,将高质量的产品交付给客户。这两年,安全产品线业务大发展,从低端到高端推出了多款产品,尤其是旗舰产品M9000,是华三通信第一款纯分布式的支持安全多业务虚拟化的产品,实现极为复杂,问题单的清理也是个难啃的骨头。而在安全平台软件部经理田小强看来,解决办法依然在人,于是“问题单看板系统”应运而生。
让肯干、能干而绩效高的人浮上来
以往为了了解问题单的解决进展和遗留状态,项目经理需要从问题单库中手工导出问题单,然后自己编辑整理,这个工作很费时,基本上每周只能做一次。问题单看板通过与问题单数据库相关联,实现问题单解决数量和遗留数量的自动统计,这不但大大节约了项目经理们的时间,也使问题单的每日统计成为可能。
问题单看板首先会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看板上显示的不仅是每个人的问题解决状态,同时也有各个模块的问题解决状态和遗留数量。这些数据可以帮助管理者合理调配资源,比如哪个模块遗留问题数量较多,需要重点投入。看板也更容易暴露一些异常情况,如某个模块最近解决速度突然慢下来,需要管理者重点关注等。问题单看板采用自定义可视化模式,管理者可以把需要看到的信息添加到看板,将需要的数据呈现出来,为其了解项目信息提供便利。
对于员工来讲,每一个人都能随时看到“看板”,极大地扩大了信息的传递范围。可别小看这个变化,它使得排行榜靠前的员工的“影响力”大大增加。
但是你以为问题单看板的设计就到这里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首先,问题单看板只有姓名列,没有员工的工号列。别小看这一设置,因为通过工号可以看出员工入职几年,是否是正式员工;而去掉工号,传递的是一种信号——“我们不看资历,看疗效!” 只要你想干、肯干,新员工和外协员工,一样都能有高绩效。
其次,所有问题单都是公开的,大家可以抢着解决。谈到这种方式的好处,田小强说,之前普遍是由项目经理来分配问题单,这种传统的“推”的方式,员工处于被动执行的地位,谈不上什么积极性。项目经理可能会出于惯性,将任务安排给信任的老员工,导致新人缺少成长的机会,时间长了对组织的整体发展不利。为了让有工作热情的员工有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安全平台改“推”为“拉”,员工可以自己申领更多的问题单,而解决的问题单数量都可以在问题单看板上显示出来,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
送你一份尊重和关怀
解决问题单的工作是辛苦的,枯燥的。问题解决时间久了,员工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情绪,绩效也就不能长久。为了缓解员工的情绪,安全产品线领导对“看板”提出,要在问题单看板的二期增加一些趣味性的东西。因此在每个问题单解决之后,解决者会收到一封喜报邮件,随邮件送达的还有精美图片和一个幽默故事。这一小小的功能,却能使大家的工作氛围变得更加温暖、人性化。而为了鼓励大家多解决问题单,各部门主管还自掏腰包购买了价值不菲的奖品,奖励那些提单和解决问题单的先进个人。
安全产品线的领导很关心问题单看板,更关注看板所折射出的隐藏在背后的问题。产品线总监崔鹏要求产品QA对发现和解决问题单的前5名员工,进行经验访谈和宣传,让他们的优秀经验辐射到更广的范围;也安排QA帮忙了解排在后面的人员是否有什么困难要解决,对于反馈上来的困难和建议,会召集各部门主管集中讨论并要求各主管及时解决。
管理的可视+对员工自我实现的尊重=高效管理
互联网的最核心特征之一是“去中介化”,传统的管理模式是由上至下层级式的,任务逐层分解下达到基层员工。而瞬息万变的互联网时代到来后,由高层下达指令,一级一级向下传递的模式有些时候变得越来越不适应,而由基层每个作战单元去决策会得到更快的响应速度。
问题单看板由于其可视化和实时性的特点,对绩效管理、风险管理和任务管理都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并且,通过让被管理个体自主去选择任务,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传统的“推”的方式,转变为“拉”的方式,改革者赋予了看板更多的涵义。从这一“推”到一“拉”间,体现了基层管理者职能的变化,体现了高层管理者思路的变化,体现了管理者和员工关系的变化。这是安全平台乃至研发安全管理部在传统管理模式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