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怕来不及,我要抱着你,直到感觉你的皱纹,有了岁月的痕迹,直到肯定你是真的,直到失去力气,为了你,我愿意……”这首林忆莲的《至少还有你》本是表达人们对白头偕老的浪漫爱情的向往和期盼,可是这里我却想借用来表达我对我母亲的那份“迟到”的爱。
从小到大,母亲总是习惯性地用她有声或无声的语言来表达着对我的爱护,而我却肆意地享受着这份爱,不曾懂得去珍惜和回报这份爱,直到去年10月份母亲的那场病,犹如当头一棒,让我彻底地醒悟了。
当时我正站在海拔4680米的玉龙雪山山顶,兴奋地又蹦又跳,突然接到了爸爸的电话“快回来吧,你妈要不行了……”,我一下子怔住了。直到飞回家里来到医院亲眼看到躺在病床上已经昏迷的妈妈时,我的眼泪再也控制不住了,感到从未有过的害怕和无助。
因为母亲昏迷无法进食,医生需要给母亲安插胃管,当亲眼看着已然昏迷的母亲因安插胃管做出强烈的痛苦的反抗时,我的心瞬间崩塌了,感觉像是拿着一把刀子扎向自己一样的痛苦难耐。在那一刻,我彻底体味到了那句“疼在儿身,痛在娘心”的滋味。我想在这二十多年的成长中,我经历过的每一次伤痛,母亲应该都是承受着比我更加痛苦的煎熬。
因为母亲没有能够主动翻身的意识,长时间平躺卧床容易引发其他病症,所以需要家人每天定时帮母亲左右翻身,并每隔10分钟要用掌心连续拍打背部。于是我和哥哥轮流给母亲翻身拍背,只是希望母亲不会因我们的疏忽再增加额外的痛苦。
就这样经过将近一个月的精心治疗和护理,母亲终于醒了过来,并且拔掉胃管开始自己慢慢吃饭。但是让我更加难受的是,母亲竟然没了记忆,她不认识我们了,也不会说话了。当我强忍着泪水哽咽地问出那句“妈,你知道我是谁吗?”得到的回应竟然是摇头。医生说,像母亲这样重度昏迷这么久的脑梗塞能够醒来已经很幸运,而且醒来也没有瘫痪更是万幸了。至于记忆力和语言能力,毕竟脑细胞被梗死了一部分,肯定不能像病前一样,但出院之后通过药物和精心照顾还是可以慢慢恢复的,不过这个过程至少要一年才能见效。听了医生的解释,我才慢慢平复了心情,下决心以后的日子一定要好好照顾母亲,来弥补这么多年我一直还没有来得及尽的孝心。
接下来的这一年,我开始尽最大的努力去关心照顾母亲。
因为工作的原因不能在老家陪着母亲,但是每天上班前和下班后我都给母亲打电话。母亲不会说话,我就从家人的名字开始一个字一个词教母亲念,从最简单的吃饭喝水睡觉这些语言上慢慢地教。当某一天的电话里听到母亲会喊出我的名字“红”,当某一天的电话里又听到母亲说出“吃饱了”,当某一天的电话里又听到断断续续吐字不太清晰地说“我好了,你别总挂念我了,照顾好自己啊……”我的心里真的是一次比一次激动,一次比一次感恩。感谢母亲在自己生命最脆弱的时候还在为我担心,感谢母亲还能让我再次听到她的声音,带给我要好好生活下去的勇气和动力。
当母亲体力慢慢恢复的时候,我想给母亲在北京的大医院好好做个检查。于是让父亲带着母亲去北京最好的神经内科医院去检查。母亲在北京的一段日子里,我带着二老去逛天安门故宫,去参观鸟巢水立方,想让他们也圆一下北京旅游的梦想。尽管看了许多景点,可是,母亲的状态让我心里很酸楚。母亲总是没走多久就觉得很累,让我深深地感觉到这次病痛确实打垮了母亲的体力,她再也不是从前那个可以从容地骑着自行车送我去县城上学的强悍的母亲了。母亲参观每个景点,不会发表什么看法,只是走走,看看,走走,看看,她再也不是那个能说会道总是碎碎念的母亲了。真的很后悔自己没能早点带着母亲出来转转……
这一年,除了每个月定期给母亲邮寄治病的药物之外,每次跟朋友出去吃饭或者是在网上看到什么好吃的,总是先想到母亲能不能吃,吃了会不会对脑血管有好处。想起小时候,为了母亲能给我买好吃的,我总是讨好母亲说“妈妈,等我长大了也给你买好吃的哈”,此时内心为没有兑现自己的诺言而感到羞愧和酸楚。每次逛街都忍不住到中老年女装的商场里面逛逛,总想着母亲这个季节在家里有没有衣服和鞋子;总忍不住给母亲买件冬天的羽绒服,买双夏天的鞋子。尽管每次打电话母亲都嘱咐我不要再给她买衣服了,说家里的衣服都穿不完了,可是,我仍然坚持买下来。因为在我内心深处总是在担心,担心母亲哪天再病倒,再也穿不上我买的衣服鞋子了,我真的是害怕再也来不及……
这一年我想对母亲说的话很多很多,想为母亲做的事情也很多很多,给母亲的关心和牵挂超过之前的二十多年的总和。但是我依然觉得这还远远不够,内心也总是忐忑不安。有时候会害怕时间过得太快,不够时间好好来爱她;担心母亲没有多长时间可以好好享受我对她的这份“迟到”的爱。同时我又明白这些担心也都是没用的,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在母亲有限的生命时间内更加努力地来爱她,比当年她爱我更爱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