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年来,马拉松作为一种全民健身活动,受到越来越人的欢迎。杭州马拉松比赛,历来因为杭州优美的风景,参与者众多。2014杭州马拉松吸引了来自全球35个国家3万名跑步爱好者的参与。华三通信跑步协会每年都组织大家参与马拉松比赛,2014北京马拉松比赛中,尽管空气不佳,仍有20多名选手坚持跑完全程。杭州马拉松比赛,一百多人参加,堪称华三通信历史上规模最为浩大的运动之一。这些参赛者中,有常年坚持锻炼、并赴各大城市参与马拉松比赛的铁杆跑步爱好者,也有新近开始迷上这项运动的首次参赛者,也有纯粹是为了欣赏美景并兼顾跑步的入门级选手。对每个人来说,成绩如何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们来了,我们参与了,我们坚持了”。《华三人》报特别采访了杭州跑步协会的会长、部分参赛者,以及志愿者,为大家还原这次杭马的盛况,还原这种享受运动带来的快乐的感觉,也期待以此激发大家对于运动的热爱,对于生活的热爱。
龙善敏,跑步协会会长:下一站,2015杭马
今年是跑步协会第三年组织大家参加杭州马拉松了。今年马拉松会跑过钱塘江,来到我们工作的滨江,大家的参与热情空前高涨,100多位同事迅速将个人报名信息反馈给跑协。正式放开报名那天,我们组织了很多志愿者等候在电脑前抢名额。8点正式开始,7点多就已经多次打不开网页;几小时后,所有的名额都没有了……我一身冷汗——一半的同事没有报名成功。此后的很多天,我每天都要去刷杭马官网,并尝试联系杭马官方组织者。终于,杭马官方做出调整,推出了补报机制,想参赛的同事顺利地报名了。
因为前两年积累了不少参赛经验和教训,之后的组织工作非常顺利。招募志愿者、志愿者培训、补给的采购、参赛物品领取发放都井井有条。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志愿者报名很踊跃,大家都抱着“不能参加马拉松,也要和马拉松亲密接触”的心态,凌晨5点多就 起床为大家服务,令人感动。马拉松结束后,看到大家挥洒完汗水坐上回程的大巴,一路欢声笑语,我们几个组织者心里乐开了花。
三年前,马拉松还是一项冷门活动,很多人都觉得这应该是专业运动员才能参与的项目,官方网站开赛前两天都还有名额。到今天大家发现跑步简单而纯粹,系好鞋带就可以出发,马拉松成为大众赛事。这说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健康,注重生活品质。
今年的杭马比赛结束,大家都觉得意犹未尽,约定明年再战。跑协也开始筹划明年为大家提供更好的服务,让大家报名更顺畅。顺便吐槽一下,马拉松官网体验较差,明年如果能用我司的云产品,肯定能很好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杭马也会办得更好!
项剑龙,全马参赛者:跑得越远,离自己越近
跑步协会连续三年组织参加杭州马拉松比赛,三次我都参加了,之前跑过半程马拉松,这次挑战全程。 跑步,是让我感受最愉快的运动,奔跑,流汗,坚持,努力,我仿佛是驰骋在无垠道路上的猎豹。想来我在跑步上是有些天赋的,小时候在家乡每天漫山遍野地跑,从来不知疲倦,后来在学校和公司的运动会上横扫各类长跑项目。所以,是时候挑战全马了!
虽然自信底子不错,适当的准备还是必不可少的,每周1到2次,我会在闻涛路上夜跑,一般跑半程的距离,每次练习前我会特别注意热身,跑完后更会注意拉伸。
比赛当天,起跑的枪声响了,我很激动,步子不自觉地迈得更大,跑得更快,很快就听到手机计步器报出的声音:“您已跑步10公里,用时54分钟,真棒!”
很快就过了半程,很多人这时已经完成了目标,但对跑全程的人来说,比赛才真正开始!过了半程,照理说已经比较累了,但我却越来越兴奋,因为路人的呐喊、一起的跑友,更是为了心中那炽热燃烧着的火焰——我一直在想象着自己跑完比赛,拿到完赛奖牌后,高高地将它举起的自豪!恨不得加快脚步,一口气跑完。但是我知道,离终点还很远,不能求速度,要均衡。刚告诉自己不能跑得太快,麻烦就来了,膝盖感觉有些疼痛,还好在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最后几公里最痛苦,我开始坚持不住了,膝盖疼得厉害,负能量像火山喷发一般从心底涌上心头。这时我多么希望自己是路边的大树,就这样扎根下来,只要在路边看着就好。但是最终意志力把我从幻想中拉了回来,告诉我应该坚持。看看旁边的路人,虽然已经听不进他们在喊什么,但我能看清他们脸上的笑容,在给我鼓励,让我坚持到底!终于,我冲过了终点线,身体已经异常疲惫,但视线却从未如此清晰,远远地就看到了计时牌上显示的时间:4小时10分。我完成了人生的又一个挑战!
直到现在,我还是能听到自己跑完这最后200米时内心的声音,我相信我那时找到了我自己,找到了一直以来从来没有感受过的自己。
陈发明,全马参赛者:生命不息,奔跑不止
我的跑步之路始于两年前北研成立跑协,一开始每次只跑5公里就气喘如牛,现在连续跑上20公里也不在话下,2年下来,我累计跑过3000多公里的路程。因为热爱跑步所以热爱马拉松,马拉松是跑者体能的试炼场,是跑者们个性张扬的盛会,2014年我参加了北京、杭州两场的全程马拉松,一样的距离,不一样的风景!
在北京工作,北马是自然要去的。北马那天,雾霾严重,很多人临时弃赛了。不过想到每年一次的机会不易我还是坚持去了。由于空气质量差,我并没有刻意追求速度,悠悠地跑完,4小时14分,成绩固然重要,身体更重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每次参加比赛都是全新的体验。
2014杭马我是同北研的另一位同事一起参加的。由于没住同一家酒店,比赛那天只能单独行动,当天没准备盐丸能量胶,早晨吃了一包榨菜和面包就开跑了。杭马市民参与度很高,路两边人头攒动,许多10来岁的小娃娃都在不停地喊“加油”,感觉不跑得快些真对不起他们。这次跑得比北马稍提了些速,结果35公里上左腿后侧有抽筋的感觉,看来没盐丸还真不行。想起古希腊那位战斗刚结束周身血污跑完42公里到达雅典的战士是何等神勇,真是自愧不如。5公里后右腿又抽筯,志愿者帮按摩后拖残腿强忍着慢跑跑完,3小时58分完赛。尽管有意外发生,但我从不感觉遗憾,因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必须的经历,前进的脚步不会停止。
跑步这种运动,看上去机械单调,其实不然。感受自己韵律的心跳、感觉风从耳边掠过的快感、跑动的快乐自然而生,跑步不需要毅力,也无须坚持,快乐就是引导我们迈步向前的动力!生命不息,奔跑不止。
刘书方,半马参赛者:破百,启程
今年是我第四次参与杭马,前后经历了小马、短马和全马,对比去年全马惨痛的经历,今年只好量力而行,参加半马赛程。
去年跑全马前没有做过任何的拉练,仅靠平时骑行的体力和耐力来顶起好胜的心劲。刚开始一路超越旁人,丝毫没考虑全程体力的分配和规划,过了三十公里,勉强前行,三十三公里时,大腿和小腿同时抽筋,就是马拉松中常说的“撞墙”现象,难以持续,只好靠边等待医护车。这一事件给自己敲了一次警钟,运动应该循序渐进。
今年九月份起,我就开启马拉松训练计划,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半马跑进100分钟,即“破百计划”。我查阅了马拉松的训练计划和运动方法,结合自己的情况,做了切实可行的方案。两个月里,我按计划进行,成绩也在进步。
杭马当天,按我原先的规划,每过四公里,就根据身体情况,重新设定下配速,之前压速暖身的过程,也把身体调节到了运动状态。过了六公里的一个小临界点,全身已经不会感觉累了。每经过一公里,手机都会提示该里程的详细信息,我也暗自盘算着到终点的时间。十八公里时,到了半马过程中最大的上下坡,之前没有拉练过,总觉得难度不大,不过望着长长的复兴大桥,上坡的时候,还是有点怯意。很快,我跟上了几个上了年纪的全马选手,开始慢慢放松,让身体享受江风轻抚的舒畅,这时可以见到半马最后一公里的路程了。我远望着终点计时器,体力也像满血复活丝毫没有损耗一样,百米冲刺般跨过终点。虽然,距离破百差了一两分钟,但我也可以开心地结束本次杭马了。
破百只是小目标,马拉松真正的意义是在三十五公里之后,可以领略到突破体力极限的快乐。不管成绩如何,我还会继续,明年,来战全程!
裴红,首次参赛小马:跑过风景,跑过自己
上学时体育成绩最差的我,这个夏天突然爱上了跑步,每周都要跑上两三次。9月份我报名参加小马赛,并斥资购入专业跑鞋一双。我一向主张“专业不够装备来凑”,好的装备会有力地激发锻炼的热情。果然,我的跑步耐力不断增加。
杭马正式比赛前一周,我参加了一项8公里特跑赛作为大赛前的热身,没想到高手云集,我还没有跑出一半,就开始陆续与折返的选手“相逢”了。最后两公里,觉得特别艰难时,视线里出现了一个穿牛仔裤的选手。专业装备还跑不过牛仔裤?我挣扎着从走改为跑,超过了他,然后他又超过了我,我和他就在你追我赶中到了终点。
杭马的口号是“跑过风景跑过你”,对于我这种业余选手,我觉得是跑过风景,跑过自己。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一路跑下来,坚决不能走。参赛方针是:按照自己的速度匀速跑,不攀比。
杭马正式开赛时,前一公里,我慢速热身跑,到第二公里时,身体感觉特别轻松,觉得今天的目标可以实现了,心中大喜。当我跑到断桥时,有点傻眼了:选手如织不亚于黄金周。断桥有个明显的上下坡,有那么一刻我很想趁着人多挤不动,走路歇一会,后来还是咬咬牙推开人群跑了过去。
进入最后的四分之一赛程时,一个大约十来岁的小姑娘成为大家的“能量棒”,能看出她爸爸是一位长期跑步的选手,但是为了鼓励女儿,他放慢速度,让孩子在身后跟随跑,还不停地说:加油,加油。这么励志的画面让我更加坚定地跑下去。
当终点黄龙体育中心出现在眼前时,我的身体也进入了最艰难的时候。最后的500米变得遥不可及,唯有不停地鼓励自己:不能走,不能走。就这样,终于冲过了终点。我真的跑过了自己。
徐光建,志愿者:分享喜悦
本次杭州马拉松是我第二次担任志愿者,公司有一百多人参赛,差不多是去年的三倍,志愿者工作比以前更繁杂,好在有好几位兄弟姐妹一起支持。志愿者首要的工作是领取服装、号码牌和参赛包,物品发放安排在工作日,只能利用中午一个半小时去领取。10月29日我们直奔黄龙体育中心,发现物品是当天下午两点才开始发放,只能离开。第二天,如愿拿到参赛包并,晚上几位志愿者一起清点物品、校对号码牌、分配服装和宣传手册,忙碌到深夜,却又发现小马的荣誉证书忘记拿,于是只得第三次奔向黄龙。
比赛当天我五点多起床,到达公司后点名、拍照、派发证书、分发矿泉水和补给、联系大巴师傅、引导参赛人员上车……一通忙碌之后,两辆大巴车载着大家驶向黄龙体育中心。到达目的地,与先前赶到的小分队合影之后,参赛人员忙活开了。我们五个志愿者兵分三路,在不同地点为参加半马、全马、小马的同事服务。我是小马的志愿者,等了大概四十分钟后,参加小马的运动员陆陆续续带着笑容到达终点。我和刘MM如同两座人形雷达在人山人海中搜寻熟悉的面孔,临近九点半终于搜罗了满满一车,驱车离开。
相比前期由于准备工作不足而多做很多无用功,2014杭马当天一切有条不紊,顺利结束。作为志愿者,虽然没有参与比赛,但是我的心情还是很激动,跟大家分享喜悦和收获的同时还能贡献一点薄力实乃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