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约交易所成功上市,当天股价上涨36%,马云也由此成为内地新首富。从创立阿里到今天,马云曾经历的困难一定比我们普通人能想象的多得多,那么是什么力量让他能够超越困境,获得成功?马云在接受某杂志采访时曾说:“你做任何事第一天就知道没那么容易,你要比别人看得远,要看到这个结果。”看得远,看到结果,也就是要盯住远方要到达的地方,而不是只关注眼前的困难。仔细思考一下会发现,他所说的其实就是目标、困难与结果三者的关系问题。
人的一生,总在面临不同的目标,也许是自己选择的,也许是别人赋予的;也许是工作上,也许是生活上;也许是阶段性的,也许是一生的。结果会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成功与失败两种不同结果的形成,除了天时、地利之外,更多地取决于人为。人为的起点在哪里?那就是注意力——你关注的方向。
任何目标的实现,都需要跨越重重困难。如何看待目标和困难,如何选择注意力集中的方向,将最终决定结果。当你把焦点集中在目标上时,心里会充满了对目标的渴望;当你对目标的渴望大于对困难的恐惧时,你会拥有勇猛和坚定的决心。正如汤米•拉索达所说“不可能与可能之间的区别就在于一个人的决心”,有了决心你就会为目标实现而立刻行动、时刻努力,你也会高度认可自己在实现目标路上所付出的一切艰辛,你会看到一点一滴的所得带来的希望。最终,困难就是目标之后的“一览众山小”,终会迎刃而解,目标的实现也会水到渠成。相反,当一个人在前进的路上,相比于目标,首先看到的是困难或者障碍,那么他对困难的担忧显然大于目标的渴望,他会因为害怕而丧失决心,也就丧失了勇气和耐心去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最终,他要么因为恐惧困难而放弃目标,要么因为困难无法跨越而偏离目标。
美国的作家海伦•凯勒,从一岁半开始因为疾病而成为聋人和盲哑人。如果她在成长过程中首先看到的是与人沟通以及学习读书说话中遭遇的各种障碍,那么她就只能和所有的残障人士一样,过着普通人的生活,也就不可能成为一位令世界瞩目的学识渊博的,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五种语言的作家和教育家。海伦的人生是成功的,她的成功来自于在困难面前,她首选了目标,她渴望与人交流,渴望有所成就,于是她学会了认字、写字、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哈佛大学,撰写出版了《我生活中的世界》、《走出黑暗》、《老师》等不朽之作。
同样的道理,阿里集团作为今天国际互联网市场上令人瞩目的明星,十几年的成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如果当初马云首先看到的是创业的艰辛,而不是创建一个“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电商平台最终能够带来的价值,那么他就不会牵头创立阿里巴巴;如果在发展道路上,他在商机与目标之外,总是将互联网市场的激烈竞争、新业务开发与扩展的重重困难放在首位,那么也就不会有“淘宝”、“天猫”以及“支付宝”的建立,更不会有阿里巴巴在美国纽约交易所的成功上市。
伟人成就了非凡的事业,必是因为他们热忱于非凡的目标并实现了它。那么我们呢?平凡的我们一样拥有无数个有待实现的目标,但我们是否经常会因为困难而偏离目标或者放弃目标?比如,部门经理下达了一项年度销售目标任务,我们是不是因为觉得市场竞争激烈、公关困难等原因就提不起勇气和热情,最终没能实现销售目标?比如,我们希望自己的英语交流水平能大幅度提高,但会不会因为时间不够、感觉自己基础太差或者缺乏语言环境等多种因素最终放弃?……
我们没有实现目标,不是因为目标不够明确,而是缺乏对目标的渴望以及由此带来的实现目标的决心。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在一个崇高的目标支持下,不停地工作,即使慢,也一定会获得成功”,如果我们有了目标,就需要有实现目标的决心并不断努力,只有这样成功才会是必然。你的全副注意力集中在目标上,必能萌生强烈克服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最终实现目标;如果你的注意力集中在困难上,你会发现每一步都被困难牵制,最终必然走向失败。所以,请大家记住: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